sdsk 发表于 2015-8-19 15:11:59

2012暑假PHP学习笔记(其中包括了LAMP小知识)

  PHP(Personal HomePage个人主页)高级课程(创始人:Rasmus Lerdorf):
zend framework
thinkphp
smarty模板引擎
Ajax(JQuery(JS框架)) 局部数据刷新
linux -> linux+apache+mysql

电子商务网(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商城)
SNS社交网(人人网)
PHP常见开发工具:ide(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
    Editplus,Zend Studio,PHP Coder,phpedit,easyeclipse,dw(dreamweaver)
B/S(Browser/Server)
    http协议、开发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产品升级便利
C/S(Client/Server)
    tcp/ip协议、安全性高、(内网端口,走外网了经过网关,内部利用(tunnel技术)转换端口)
HTTP
    1.尝试去连接一次。2.如果没有连接上,就会去缓存里找看有没有,如果连接上了有缓存就用缓存的数据,没有就直接连接获取数据
    3.针对没有接连上的,在缓存里查找数据,有数据就显示,没有就再次去连接获取数据
一台机器可以有1-65535号端口
    netstat -an可以查看正在监听的端口
    4.mpm: mutil processing module 多重处理模块
      apr: 可移植运行库(相当于java的跨平台性)
apache启动-解析httpd.config配置文件-加载各种module模块-加载工程文件
虚拟目录:就是将想要被访问的目标工程文件加载进Apache服务器,但是又没有在Apache工程发布的目录下。
    解决方案:配置虚拟目录:在httpd.config文件中假如节点
    <IfModule dir_module>
      #directory相当于欢迎界面
      Directory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php
      #站点的名称,还包括它所在目录
      Alias /myProject "D:/myProject"
      <Directory d:/myProject>
      #访问权限,许可所有的ip访问,deny表示拒绝所有的ip访问
      Order allow,deny
      #允许所有ip访问
      Allow form all
      </Directory>
      </IfModule>   
    还要注释DocumentRoot 即Apache默认找哪个目录下作为工程目录   
浏览器如何访问域名:1。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这个目录下存放了hosts文件,浏览器会先在这个文件中查找是否有对应的域名
2.如果查不到,则到外网DNS去查询域名并解析出对应的IP地址,在返回给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去访问服务器


LAMP = Linux+Apache+Mysql+PHP
   Red Hat Linux的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服务器)/Fedora Core(个人)
    软件安装:.rpm 二进制软件包   
                特点:体积小、安装快(像那种.exe的文件就是被编译过的源代码)
    .tar.gz:源代码软件包
                特点:体积大、安装麻烦/慢(就是源代码包,在操作系统中安装时就应该先编译才可以安装)
    disc1:
    分区要点:
      /dev/sda(sda表示:我的计算机里边第一块启动硬盘)
    挂载点:就是操作系统下的目录
    必须要有两个分区:
      swap分区:交换分区
      所分空间一般是内存的2倍,如果内存大于1G,所分空间就和内存一样
      /分区:根分区
    还有几个分区:
      /boot分区:启动分区
(单独划分出来,所占空间不大一般为100MB)
       文件系统:
            ext2:老版本的分区格式;
            ext3:新增功能,系统崩溃后减少恢复时间
            swap:交换分区;
            vfat:Window FAT32格式 在Linux上也能挂载上
    系统目录:
      /bin:系统命令目录
      /dev:设备目录
      /home:用户主目录
      /lib:系统库目录   so动态库    a静态库
      /media:多媒体目录
      /mnt:挂载目录 支持-识别-映射
      /proc:内存目录
      /sbin:超级用户的命令目录(权限命令管理)
      /tmp:临时文件目录
      /var:经常变化的文件目录(比如:日志文件、数据库)
      /boot:启动分区/引导分区(系统启动时所需要的文件)
      /etc:(不要轻易改动)配置文件目录
      /lost+found: 失物认领处
      /opt:第三方程序/软件
      /root:root用户的家
      /usr: 系统程序目录(注意:和opt目录的区别)
shell命令集:
命令格式: 命令 + 选项 + 参数
    ls:查看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
      -l 查看详细信息
      -a 查看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 所见文件颜色辨别:黑色(普通文件) 蓝色(文件夹)
    红色(源码包) 浅蓝色(链接文件,相当于快捷方式)
      pwd: 查看当前工作目录(路径)
      cd:进入目录
      clear:清屏
      login:登录
      loginout:注销
      reboot:重启

vi编辑器(visual interface可视化接口):
    Vi操作模式:
      CommandModel    命令模式
            vi filename编辑某个文件
            vi + filename打开某个文件,同时光标定位到最后一行
            vi + filename n filename 定位到具体哪行显示光标
            vi + filename /string filename
            查找某个文件并且将光标定位到指定字符串位置(如有多个关键字,按n切换)
            vi + filename filename 同时打开多个文件
               
      InsertModel   输入模式
      Last Line Model 末行模式
            :n 表示切换下一文件
            :prev 表示切换上一文件
            /string 查找匹配(从上往下)
            ?string 查找匹配(从下往上)
命令安装软件:
      1.查看软件安装情况:rpm -qa|grep 软件名称
      --查询系统中所有安装过的包含vi字样的软件包
                -qa表示系统中全部安装的软件
                |表示管道后面语句是在前面语句执行为条件
                grep表示软件包
      2.卸载软件:rmp -e 软件包名
      3.挂载某目录:mount /media/cdrom
            弹出:eject挂载的光盘
      4.安装软件:rmp -ivh 软件包全名
      2.卸载软件:rmp -e 软件包名
引导系统:
    选择操作系统:
      /etc/grub.config
      引导装载系统(当电脑启动时就会提示启用什么操作系统的软件/boot/grub) grub
      /etc目录是配置文件目录,大多数软件和服务在这个目录下都有一个副本
         
         
    选择登陆界面:
      /etc/inittab
    挂载文件系统:
      /etc/fstab

密码破解:
    1.按E进行编辑,并进入到下一界面
    2.再选第二项,再次按E进行编辑,进入下一界面
    3.然后删除rhgb quiet,保留空格   然后输入single   再按回车
    4.最后按B启动
   
    Linux系统密码:
      1。Grub密码:(password --md5 xxxxxxxxxx)
      2。进入操作系统所使用的密码(在grub.config中配置操作系统title下在此加上password
                --md5 xxxxxxxxxx即可)
      3。root用户的密码
文件:
    r    可读       4
    w    可写       2
    x    可运行   1
    命令:
   一、ls[选项][路径或文件名]

      -l:查看详细信息(包含7列)
      -a: 查看全部文件
      第1列:文件权限
         -            rwx             rwx             rwx
      文件类型   文件拥有者       组内用户      其他用户
      第2列:节点数
      第3列:文件拥有者
      第4列:文件所属组
      第5列:文件大小
      第6列:文件最后被修改的时间
      第7列:文件名
    二、mkdir 创建目录名/rmdir删除目录名 /rm 删除文件(也可以删除文件夹)
      -p:递归创建
      -m:指定权限
      注意:用rm删除文件夹是需要加上-r选项,如果不想按照提示的一个个删除可以加上-f选项不使用提示全部删除

      touch 文件名
            创建文件

      cp[选项]<源文件路径><目标文件路径>--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R 复制文件
            -v 保持文件原有属性
            -p 显示进度

      mv[参数][源文件或目录]<目标文件或目录>   --重命名
            
      wc [参数]<目标文件或目录>       --文件统计
            -l 统计行数
            -w 单词数
            -c 统计文件有多少字符

      grep[参数]<"字符串"><源文件>    --查找特定内容
            -n 显示匹配的行号
            -c 显示共有对邵个匹配项
            -i 不区分大小写

      cat 顺序显示      --查看文件内容   
      tac 倒序显示      --查看文件内容   

      chmod   --更改文件权限
            -R:递归改变

      chown   --更改文件拥有者
            -R:递归改变

      chgrp   --更改文件所属组
            -R:递归改变
配置网络:
    配置网络属性的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ing-scripts/ifcfg-eth0
    文件内容:
      DEVICE:设备
      ONBOOT:系统启动时是否自动启用网卡
      BOOTPROTO:获取IP方式(static)
      IPADDR:IP地址
      NETMASK:子网掩码
      GATEWAY:网关
   
    网络服务重启:service network start/stop/restart/status
                  ifup:启动网卡    ifdown:关闭网卡

安装MySql:
    1.查看是否安装过mysql
      rpm -qa|grep mysql
   1.1 rpm -e mysql -nodeps(强制删除)
         rpm -e mysql-server
    2.解压tar压缩包
      解压tar -zxvf mysql-stand......tar.gz
      剪切或复制:cp -vRp mysql-stand....... /usr/local/mysql
    3.分配权限
      groupadd mysql
      useradd -g mysql mysql

      cd /usr/local/mysql/scripts/mysql install_db --user=mysql
      chown -R root
将当前文件夹下的用户组的权限改为root(chown更改文件拥有者)
      chown -R mysql data 将data文件夹下的权限改为mysql
      chgrp -R mysql 更改文件所属组
      bin/mysqld safe --user=mysql &
(用mysql身份去执行命令&表示让命令去后台执行)

磁盘管理:
    1.常用磁盘管理命令:
         1.1 df:查看分区情况
                -l:查看本地磁盘
                -h:以1024进制显示大小
                -H:以1000进制显示大小
                T:显示磁盘类型
                t:显示指定类型的磁盘
                x:显示除了制定类型之外的磁盘
         1.2 du:统计文件大小
                -b:以字节为单位
                -k:以千字节为单位
                -m:以兆为单位
                -h:以1024进制显示
                -H:以1000进制显示
                -s:统计
         1.3 挂载命令:
                mount:挂载
                  mount 设备名 挂载点
                unmount:卸载
                  unmount 挂载点
                eject:弹出光驱设备
                  eject

    2.添加硬盘
      2.1 fdisk -l: 查看目前系统里硬盘情况
      2.2 用fdisk 工具对第二块硬盘进行划分(分区)
            fdisk /dev/sdb 进入到fdisk工具划分
            主分区
            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
      2.3 fdisk下的常用指令
            fdisk 设备名

            m:帮助
            n:添加新的分区
            p:打印分区表
            d:删除分区
            w:保存并退出(如果没有使用w指令,那就没有划分成功)
            q:
            t:
            l:
   3. 格式化相关命令:
      3.0mkfs.ext3 分区名
                将分区格式化为ext3格式
      3.1mkfs -t 类型(文件系统的类型) 分区名
                将分区格式化为指定的格式
      3.2mkswap 分区名   
                将分区格式化为swap格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暑假PHP学习笔记(其中包括了LAMP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