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HP观察者模式
太阳高照,我却四肢无力,精神萎靡。也许是想得太多了吧,哎,简单点好些。今天写一篇关于PHP观察者模式的文章吧。http://www.ihuxu.com/Public/Uploads/20140705/14045227318080.jpg
使用场合
事件触发类的应用
两个接口
observer - 观察者
observable - 被(可)观察者
设计原则有三
在观察者模式中,会改变的是被观察者的状态以及观察者的数目。用这个模式,你可以改变依赖于被观察者状态的对象,却不必改变观察者。——找出程序中会变化的方面,然后将其和固定不变的方面相分离!
被观察者和观察者都使用接口:观察者利用被观察者的接口向被观察者注册,而被观察者利用观察者接口通知观察者。这样可以让两者之间运作正常,又同时具有松耦合的优点! ——针对接口编程,不针对实现编程!
。
观察者模式利用“组合”将许多观察者组合进被观察者中。对象(观察者——被观察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不是通过继承产生的,而是在运行时利用组合的方式产生的。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通俗的话
恩,也许你迷糊了!换个说法,就是有一些对象(观察者)存在。当某一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需要这些对象(观察者)发出相应的动作(好比桌面应用程序的重画机制),怎么办?如果一个一个地通知这些对象(观察者)很麻烦,那么,可以通过告知被观察者,通过被观察者通知这些对象(观察者)来完成相应的动作。前提是,这些对象(观察者)要实现相同的接口(观察者接口),同时提前注册到被观察者中。
这个过程很好的迎合了上述的三个设计原则。
查看代码 》【原】PHP观察者模式
最后的话
设计模式只是一种思想,是为了提供更灵活的编程方式。如果生搬硬套,只会带来痛苦。
参考文章:PHP 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
作者:胡旭
文章来源:胡旭个人博客 》【原】PHP观察者模式
微信公众号:ihuxublog
http://www.ihuxu.com/uploads/qrcode/qrcode.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