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笔记---集合后的更多条件操作
除了比较运算符,while和if语句中还可以使用更多的操作符。使用“in”或者“not in”可以检验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序列中。
语句“is”或者“is not”用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这个操作符适用于可变的对象,他们的优先级比算数操作符低。
'''可变的对象'''
a=
b=a
a1=
b1=
print("a=b?",a is b) # 比较的是引用!
print("a1=b1?",a1 is b1)# 比较的是引用!
''' 不可变的对象'''
a=(1,2)
b=a
a1=(1,2)
b1=(1,2)
print("a=b?",a is b) # 比较的是引用!
print("a1=b1?",a1 is b1)# 比较的是引用!
a=1
b=a
a1=1
b1=1
print("a=b?",a is b) # 比较的是值!
print("a1=b1?",a1 is b1)# 比较的是值!
a='1'
b=a
a1='1'
b1='1'
print("a=b?",a is b) # 比较的是值!
print("a1=b1?",a1 is b1)# 比较的是值!
比较操作可以被链接。 a
<
b
==
c表示a小于b并且b等于c。
比较操作符可以被布尔操作符链接。如“and”或者“or”。“not”这个布尔操作符代表否。
和java一样or以及and也有短路功能。
可以将or的结果赋值个一个变量,功能好强大啊。这样可控制性就差了,要学好语法啊。
>>> string1, string2, string3 = '', 'Trondheim', 'Hammer Dance'
>>> non_null = string1 or string2 or string3
>>> non_null
'Trondheim'
在python中在表达式中赋值是不对的。
python代码:
b=3
if a=b>0:
print(a) # 错误
java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b = 1;
int a = 0;
if((a = b)>0){// 正确
System.out.println(a);
}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