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banbai 发表于 2017-5-16 12:49:54

Perl-hash

哈希
         

2.1 什么是哈希

哈希是一种数据结构,以数字、字符串等为索引将值存放到其中,或者从中取回值。哈希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键),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散列值输出,将输入视为索引,将输出视为给索引分配的唯一内存地址,地址里存放的是这个索引代表的内容。

2.2.1 访问语法

2.2.1.1    读取哈希(hash) 元素
语法如下:

$hash变量名{哈希健}

如:

$studentage=$age{张三};

2.2.1.2    修改或增加哈希(hash)元素

语法如下:

$hash变量名{哈希健}=健值。

如:

$age{张三}=28;

2.2.1.3    访问不存在的hash健值

不存在的hash健值的访问结果是undef,undef即未定义。

2.2.2 哈希变量声明

对于使用了use strict语句的程序,必须事先声明变量,语法如下:
变量范围 %哈希变量名

如:

my%studentage;

2.2.3 哈希拷贝与反转

哈希之间的拷贝语法如下:
%新变量名 = %被拷贝的变量名;

如:

%newstudentage=%studentage;

哈希反转语法如下:

%newstudentage=reverse %studentage;

哈希的反转指哈希键和哈希值调换,例如:

my %student;

my %newstudent;

%student=("张三"=>"上海","李四"=>"广州","王五"=>"北京");

print"$student{'张三'}\n";

%newstudent=reverse%student;

print"$newstudent{'上海'}\n";

输出如下:

上海

张三

上述代码中,未反转之前,张三为键,上海为值,反转后,上海为键,张三为值。

2.2.4哈希赋值

使用大箭头符号(=>)对HASH赋值,箭头左边是健,右边是值。

语法如下:

my%变量名=(

健名1=>健值1,

健名2=>健值2,

………..

……….

健名n=>健值n

)

如:

#perl3-1.p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哈希赋值

my %studentage;

%studentage=(

"张三"=>19,

"李四"=>22

);

#访问哈希

print "张三:$studentage{'张三'}";

print "\n";

3.内插哈希

很多情况下,需要几层哈希来存储一个数据表,比如以下学生成绩表:
姓名 物理化学数学张三 85 7990李四 77 9679王五 86 9193

这个成绩表需要2层哈希,所谓哈希内插哈希。第1层哈希存储行,即学生姓名。第2层哈希,存储每行的信息,即学生的每门成绩。2层哈希如何结合起来存储学生成绩表,并提供相关访问呢?

首先,我们来解决存储问题。

#第1层哈希

my %student;

#第2层哈希

%student=(

“张三”=>{“物理”=>85,“化学”=>79,“数学”=>90},

“李四”=>{“物理”=>77,“化学”=>96,“数学”=>79},

“王五”=>{“物理”=>86,“化学”=>81,“数学”=>93},

);


在上述代码中,%student由3个键组成:张三、李四、王五,与这些键相关的值则位于花括号中,并含有嵌套的哈希(即:键值对)。张三键的相应值中含有3个嵌套的键:物理、化学、数学,其值分别是85、79、90。

李四键的相应值中含有3个嵌套的键:物理、化学、数学,其值分别是77、96、79,王五也同理。

   上述代码还可写成:


#第1层哈希

my %student;

#第2层哈希

$student{“张三”}={“物理”=>85,“化学”=>79,“数学”=>90};

$student{“李四”}={“物理”=>77,“化学”=>96,“数学”=>79};

$student{“王五”}={“物理”=>86,“化学”=>81,“数学”=>93};

其次,访问这2层哈希,比如访问王五同学的数学成绩:

第一种方式:

print $student{“王五”}{“数学”};

第二种方式:

my $studentreport=$student{“王五”};#取得第一层HASH

print ${$studentreport }{“数学”};#访问第二层HASH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Perl-h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