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cfds1 发表于 2018-7-17 09:19:09

Cisco PT模拟实验(14) 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

  Cisco PT模拟实验(14) 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OSPF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的配置方法
  掌握路由选择表中的OSPF路由描述
  熟悉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的原理及过程
  实验背景:
  公司通过一台三层交换机连到企业网的出口路由器上,路由器再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的另一台路由器连接。现要企业网设备上做适当配置,实现企业网内部主机与外网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为了简化网管的管理维护工作,公司决定采用动态路由配置 —— OSPF协议实现互通。
  技术原理:

[*]  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协议建立了一个正确、稳定的路由表后,每当收到IP分组时,会将其沿着一条从源结点到达目的结点的最佳路径进行转发,大致过程如下:
  1. 首先检查数据分组头中的目的IP地址,并计算出目的网络地址,继而查询路由表;
  2. 若表中给出了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则按给出的路径将该IP分组转发给下一跳的路由器;
  3. 当下一跳路由器接收到该IP分组后,同样进行类似处理并转发,最终该IP分组将被转发到目的结点;
  4. 若目的网络是与路由器的端口直连的,则直接将IP分组转发到路由表中给出的目的端口;
  5. 若在路由表中既没有下一跳路由地址,也没有目的端口,则将IP分组转发给默认路由来处理;
  6. 若没有设置默认路由或在默认路由中仍没有该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则直接将该IP分组丢弃。

[*]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即OSPF),是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之一,通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然后采用 SPF 算法,以自身为根,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  采取分层路由的设计,可划分区域,支持大型互联网环境;
[*]  允许多开发商的设备集成(开放标准);
[*]  支持可变长掩码(VLSM)和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
[*]  没有限制路由的最大跳数;
[*]  内含3个彼此独立的表:①用于跟踪直连的邻居路由器(邻居关系数据库);②用于确定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拓扑数据库);③用作路由选择表;
[*]  路由更新采用组播报文;

[*]  OSPF基本配置包括:启用并运行OSPF进程,在该进程下配置路由器所属的区域、区域范围和区域内参与OSPF路由的网络地址。

[*]  OSPF的配置比RIP要复杂得多,除了基本配置外,OSPF有许多复杂的可选项配置,如配置引入外部路由时默认Cost值、Tag值等;OSPF认证方式;指定邻居路由器;设置被动接口;路由过滤等等。

[*]  OSPF区域:由一组相邻的网络和路由器组成,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共享一个区域ID。区域ID是指定给特定的路由接口上,路由器上可拥有多个区域ID,而区域0是必不可少的主干区域,同一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拥有相同的拓扑表。

[*]  与OSPF进程ID的区别:OSPF进程ID对一系列的OSPF配置命令进行分组,是一个只具有本地意义的值(起始值为1),因此不同的OSPF路由器无须使用相同的进程ID来完成通信。可同时运行多个OSPF进程,用于拓扑数据库的备份。

[*]  不同于RIP配置,命令network的参数由网络地址和通配符掩码组成,该组合用于标识OSPF操作的接口。其中通配符掩码用于与源或目标地址一起来确定匹配的地址范围,0表示精确匹配,1表示任意匹配,它与子网掩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实验设备:Router-PT 2台;Switch_3560 1台;Switch_2960 1台;PC 3台;直通线,交叉线,串口线。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新建Cisco PT 拓扑图
  为各PC设置IP及网关地址,其中网关地址分别为路由接口的IP地址
  对三层交换机Switch1进行相关配置(VLAN、SVI及路由等)
  接着为Router0和Router1上的以太网接口配置IP地址
  在路由器之间的串行接口上配置IP地址,且IP地址必须在同一子网内
  在Router0的串口上设置时钟频率(本次实验Router0为DCE类型,如图Router0一端有时钟图标)
  査看路由器上的直连路由
  在Router0和Router1上配置OSPF动态路由
  查看路由器上的动态路由
  验证不同局域网PC之间的相互通信
PC设置  
192.168.1.2      //PC0
  
192.168.1.3      //PC1
  
//子网掩码和网关
  
255.255.255.0
  
192.168.1.1
PC设置  
192.168.2.2      //PC2
  
//子网掩码和网关
  
255.255.255.0
  
192.168.2.1
/*=Part1S3560 VLAN配置*/  
Switch>en
  
Switch#config t
  
Switch(config)#vlan 2               //创建VLAN 2
  
Switch(config-vlan)#vlan 3            //创建VLAN 3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inter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设置端口模式为Access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er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设置端口模式为Access
  
Switch(config-if)#exit
  
/*=Part2SVI路由配置*/
  
Switch(config)#ip routing             //开启路由功能,默认关闭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2                  //进入SVI接口模式,接口自动开启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配置SVI接口IP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3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exit
  
/*=Part3OSPF动态路由配置*/
  
Switch(config)#router ospf 1          //启用OSPF协议,从属OSPF进程ID=1
  
//指定通告网络,并归属OSPF区域ID=0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
  
Switch(config)#^Z
  
Switch#show r
  
Switch#show ip route
/*=Part1Router0 基本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inter f0/0               //进入第0模块第0端口(快速以太网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2 255.255.255.0    //配置f0/0接口IP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端口,默认关闭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terface serial 2/0       //进入第2模块第0端口(串行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254.10.1 255.255.255.0    //配置s2/0接口IP
  
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必须配置时钟才可通信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端口,默认关闭
  
Router(config-if)#exit
  
/*=Part2OSPF动态路由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            //启用OSPF协议,从属OSPF进程ID=1
  
//指定通告网络,并归属OSPF区域ID=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0.254.10.0 0.0.0.255 area 0
  
Router(config-router)#^Z
  
Router#show r
  
Router#show ip route
/*=Part1Router1 基本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inter f0/0               //进入第0模块第0端口(快速以太网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配置f0/0接口IP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端口,默认关闭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terface serial 2/0       //进入第2模块第0端口(串行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254.10.2 255.255.255.0    //配置s2/0接口IP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端口,默认关闭
  
Router(config)#exit
  
/*=Part2OSPF动态路由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            //启用OSPF协议,从属OSPF进程ID=1
  
//指定通告网络,并归属OSPF区域ID=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0.0.0.255 area 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0.254.10.0 0.0.0.255 area 0
  
Router(config-router)#^Z
  
Router#show r
  
Router#show ip route
# 链路测试  
PC0和PC1(命令提示符CMD下)
  
ping 192.168.1.1                  //内网链路通
  
ping 10.254.10.1                  //外网链路通
  
ping 192.168.2.2                  //目的网络链路通
  
PC2(命令提示符CMD下)
  
ping 10.254.10.1                  //链路通
  
ping 192.168.3.1                  //链路通
  
ping 192.168.1.3                  //链路通
  实验环境: Windows 7,Cisco PT 7.0
  参考资料:CCNA学习指南(第7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isco PT模拟实验(14) 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