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源码分析--Mongos
MongoDB提供了auto-sharding 功能。因为其是auto-sharding,即mongodb通过mongos(一个自动分片模块,用于构建一个大规模的可扩展的数据库集群,这个集群可以并入动态增加的机器)自动建立一个水平扩展的数据库集群系统,将数据库分表存储在sharding的各个节点上。一个mongodb集群包括一些shards(包括一些mongod进程),mongos路由进程,一个或多个config服务器
下面是一些相关词汇说明:
Shards : 每一个shard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和存储数据的mongod进程(mongod是MongoDB数据的核心进程)典型的每个shard开启多个服务来提高服务的可用性。这些服务/mongod进程在shard中组成一个复制集
Chunks: Chunk是一个来自特殊集合中的一个数据范围,(collection,minKey,maxKey)描叙一个chunk,它介于minKey和maxKey范围之间。例如chunks 的maxsize大小是100M,如果一个文件达到或超过这个范围时,会被切分到2个新的chunks中。当一个shard的数据过量时,chunks将会被迁移到其他的shards上。同样,chunks也可以迁移到其他的shards上
Config Servers : Config服务器存储着集群的metadata信息,包括每个服务器,每个shard的基本信息和chunk信息Config服务器主要存储的是chunk信息。每一个config服务器都复制了完整的chunk信息。
今天要介绍的源码主要是Mongos的主入口函数的执行流程,首先我们打开Mongos的项目(可通过打开源码db\db_10.sln加载所有项目),如下图:
http://daizhj.iyunv.com/images/cnblogs_com/daizhj/mongos_explorer.png
注:如果要调试mongos,需要设置一个mongod进程和一个Config Server,形如: d:\mongodb>bin>mongod --dbpath d:\mongodb\db\ --port 27012
d:\mongodb>bin>mongod --configsvr --dbpath d:\mongodb\db\ --port 27022
然后在vs2010中配置相应的boost路径信息及启动参数信息,如下图:
http://daizhj.iyunv.com/images/cnblogs_com/daizhj/mnogos_cplus_setting0.png
http://daizhj.iyunv.com/images/cnblogs_com/daizhj/mnogos_cplus_setting1.png
http://daizhj.iyunv.com/images/cnblogs_com/daizhj/mnogos_cplus_setting2.png
下面开始正文。首先打开mongos项目中的server.cpp文件,找到下面方法: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try {
return _main(argc, argv);
}
catch(DBException& e) {
cou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