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019|回复: 0

[经验分享] Sun下山后的IT格局 Oracle能抗衡IBM吗?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0-5 10: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un下山固然令人唏嘘,既成事实之外,Sun是怎么下山的,Sun下山之后对业界格局影响,才是人们更为关注的。  
  太阳被IBM调戏,可是被远古人民征服在突如其来的Oracle收购Sun消息公布后的几天,这个签名成为MSN上较为显眼的一个。  
  1982年成立,半年后盈利,2000年即达到顶峰,继而迅速衰落,虽然出现几次回光返照的营收小高潮,这个斯坦福大学校园网(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终究还是没落于商业与技术冲突的洪流,也许是因为对未来机遇欠缺灵敏的嗅觉,也许其因为偏执或执着的性格。
这个信息时代的神话与遗憾,它的没落必是和它的升起一样,混沌而影响深远。  
  Sun陨落:商业社会的前车之鉴  
  如果太阳公司在十年前能意识到操作系统、互联网开发工具和IT服务业的重要性,今天的计算机工业界可能就是微软、IBM和太阳三足鼎立了。曾经有分析如此中肯的指出Sun在其27年历程中的关键决策失误。  
  Sun的工作站早期采用摩托罗拉的中央处理器,研制出SPARC减指指令(RISC)处理器,将工作站性能大大提升。有此依靠,Sun在与DEC、惠普等小型机的交战中频频告捷。那是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前的网络成长期,Sun靠硬件收入走向巅峰。不过,回想起来,那时Sun的胜利,实际上是基于Unix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对传统集中式中小型机(以DEC、HP、为代表)和终端系统的胜利,而这种胜利,几乎只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时,来自硬件的滚滚财源使得Sun似乎沉迷于打压其他Unix公司,却忽视了来自真正对立阵营的公司微软的威胁。后者的商业运作手段使得Sun在操作系统战场越来越被动,几乎浪费了在企业级操作系统市场积攒的好牌。  
  Sun的Solaris比之微软的Windows NT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包括Solaris在内的各种Unix操作系统比Windows NT能更好的利用计算资源,尤其当计算机系统庞大、用户数量增加时。这是Solaris及Sun在企业级用户市场的优势,也是微软如何商业也无法补全的劣势。2003年,Windows服务器和Unix服务器的市场占有率大致相当,而就在可以与之相当的Unix集合里,以IBM为首的基于Linux的服务器也超过了Solaris。这年,Sun亏损已达34亿美元。2005年,Windows服务器的市场销售额终于找过了Unix,并至今未被逆转在操作系统之战中输给微软,我们理解,那是当时的SunCEO麦克尼利对此战场的不重视。  
  同样,在互联网开发工具Java的发展上,Sun与微软的较量也颇值得反思:作为大势所趋的互联网开发工具,包括微软、IBM、Oracle在内的厂商对Java都是敬畏有加。1996年,微软向Sun购买了Java的授权。然而,微软并没有按照合同推广Java、向用户提供Java开发的产品,而是利用Sun的技术,开发属于微软的产品和Visual Basic的ASP技术,误导Java开发者、阻碍他们兼容Sun的Java技术产品,打压Java。Sun状告微软的违约,1997年到2001年,当Sun终于拿到微软的10亿美元的赔偿时候,微软早就获得了比之10亿美元大得多的市场和潜力。而对IT服务业的后知后觉,也使Sun没有IBM那么幸运,可以在低谷阶段实现质的改变。  
  太阳无可挽回的陨落了。在我们的描述和感知上,Sun几乎是死于重大决策的失误,技术的执拗输给了商业力量的卑鄙。在评论Oracle收购Sun的输和赢时,很多评论认为,创新输了。Sun这么一家如此重注创新、技术、如此受技术人员尊崇和认可的公司在Oracle这家强势的收购狂人家里不知能否适应。无论如何,留给了我们一个商业社会的前车之鉴。  
  太阳落山后三问  
  Oracle+Sun,匹敌IBM、Oracle将与惠普结盟,然后,惠普甚至有可能收购Sun现有硬件和芯片制造业务。也就是说,Oracle今后同惠普结盟后,将迫使SAP同IBM之间的现有对立关系有所缓解,目的是联手对付OracleHP联盟、SAP成为此收购中除IBM外的另一输家等等。Oracle收购Sun,业界未来格局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  
  现在的Oracle能抗衡IBM吗?  
  从产品组合上看,似乎是。这也是很多评论分析IBM痛失Sun的源头。收购Sun之后,Oracle成为涵盖从软件到硬件、集成,从数据库、应用软件到存储、服务器,将更有能力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这无疑会给IBM、HP(以至微软)带来挑战和压力。不过,对于全能选手IBM来说,近两年对各产品线的近40家企业的收购,极大的完善了IBM本就搭好的软件+硬件+服务的架子,强大的整合能力又使得IBM各部门的运作比较协调。相对于Sun也好,Oracle的企业级软件应用也好,IBM似乎更懂得IT服务的内涵。加之IBM在服务经济的转型中,开始超越IT公司,向多行业、领域的解决方案迈进,短时间内,我们恐难看到一个可以跟蓝色巨人匹敌的远古巨人。  
  Oracle会成为云计算新秀吗?  
  在麦克尼利看来,多年前,Sun提出的网络就是计算机其实就是如今的云计算。  
  而去年麦克尼利访华接受采访时也称,Sun能够提供像很多基于开源、开放的一些技术,而IBM是有全球服务这样的技术团队来去支撑,Sun在技术方面的实力甚至是超过了IBM只有IBM和Sun能打造云计算环境。而Oracle首席企业架构师Edward Screven称,Oracle眼里的云计算和Sun不同,Oracle把自己看作是云计算基础设施如虚拟化技术的供应商,而不是硬件服务器的提供商。  
  开源软件的命运会因收购改变吗?    有消息称,Oracle收购Sun公司可能不会立即给目前付费使用Sun软件支持服务的客户带来影响,但可能会出现变化。Sun的开源软件战略包括免费提供像MySQL数据库这些应用软件,但如果客户需要公司的官方支持服务,就得签购维护合同。这与Oracle公司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与其他专有软件开发商一样,Oracle也收取许可费;另外每年收取支持费,通常占到总许可费的22%。还有分析认为,由于目前Sun用户的选择较多,Oracle短期内尚不会提价。除此之外,开源软件做不久,顶级软件不开源、开源软件将被边缘化成为大家担忧的问题。正如Java是Sun最有价值的资产却鲜有利润贡献一样,开源软件的商业价值问题也面临同样尴尬的境地,不过,作为软件开发的趋势,保持Sun的开源精神成为对开源软件关心的最实际呼吁。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122857-1-1.html 上篇帖子: IBM项目六 下篇帖子: 敏捷思维: 架构设计中的方法学(2)(摘自ib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