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967|回复: 0

[经验分享] [【转】ubuntu 16.10 Server 安装及基本部署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1-19 15: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Ubuntu Server 16.10 LTS 系统安装
  Ubuntu 16.10 分为 桌面版 (desktop)和服务器版(Server)。两者对于用户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桌面版有图形操作界面,而服务器版本只能使用命令行来对系统进行控制 (目前服务器版本也可以在安装完成后,自行添加图形界面)。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由于舍弃了图形界面,并且拥有更为稳定的更新支持,服务器版本更加适用于长期、稳定和低功耗(降低服务器的使用量,内存、CPU、显卡等)的运行并向外界提供服务,而桌面版的Ubuntu则更适合用于日常的办公和娱乐。以下的回答摘自Ubuntu Documentation。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sktop and server?

  1. The first difference is in the CD contents. The "Server" CD avoids including what Ubuntu considers desktop packages (packages like X, Gnome or KDE), but does include server related packages (Apache2, Bind9 and so on). Using a Desktop CD with a minimal installation and installing, for example, apache2 from the network, one can obtain the exact same result that can be obtained by inserting the Server CD and installing apache2 from the CD-ROM. (服务器版本的安装包内含服务器基础应用,例如 Apache2, Bind9;而桌面版本的安装包则包含Gnome,KDE, X 等应用)
  2. The Ubuntu Server Edition installation process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e Desktop Edition. Since by default Ubuntu Server doesn't have a GUI, the process is menu driven, very similar to the Alternate CD installation process. (安装的过程不同,服务器版本由于没有图形界面,安装的过程是通过菜单选项来进行的。这个我们接下去会接触到)
  3. Before 12.04, Ubuntu server installs a server-optimized kernel by default. Since 12.04,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kernel between Ubuntu Desktop and Ubuntu Server since linux-image-server is merged into linux-image-generic. (12.04 之前的服务器版本是使用了服务器优化的内核的,而12.04之后,桌面版和服务器版本的内核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4. For Ubuntu LTS releases before 12.04, the Ubuntu Desktop Edition only receives 3 years of support. This was increased to 5 years in Ubuntu LTS 12.04 In contrast, all Ubuntu LTS Server Edition releases are supported for 5 years.(12.04之前的桌面版只有3年的支持服务,而所有的服务器版本都拥有5年的支持更新服务。)

  我使用的安装环境是VMware vSphere Clinet, 是针对服务器集群应用的虚拟机环境。用启动盘成功引导之后,出现下面的界面。选择安装语言English (目前在虚拟机内安装Ubuntu 14之后的服务器版本均不能选择中文(简体)选项,会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异常而导致安装失败。)


DSC0000.jpg


选择安装语言: English


DSC0001.jpg


默认选择第一项:Install Ubuntu Server


DSC0002.jpg


选择时区:Hong Kong


DSC0003.jpg


选择键盘布局所属国家:English(US)


DSC0004.jpg


选择键盘布局 English (US)


DSC0005.jpg


等待预加载


DSC0006.jpg


选择主网卡(一般机器上都只会有一个网卡,选择默认按回车就好)


DSC0007.jpg


设置主机名,主机名就是在网域中你部署的服务器的名字


DSC0008.jpg


输入用户名(请务必牢记,用来登陆使用)


DSC0009.jpg


填写密码(请务必牢记,如果是测试用的,可以不填)


DSC00010.jpg


选择否


DSC00011.jpg


根据你的物理地址,检测到你的时区。如果没有错误,则选Yes继续,如果有误可以选择No来手动选择


DSC00012.jpg


对磁盘进行分区,建议选择Manual手动来进行分区


DSC00013.jpg


进入分区界面,可以查看到当前的磁盘总量,我的磁盘大小是2.2TB,选中并回车来新建一个分区


DSC00014.jpg


选择  Yes 来新建一个空白分区表


DSC00015.jpg


这样我们就基于硬盘的总量建立了一个空白的新空间,点击磁盘空闲空间


DSC00016.jpg


选择新建新分区


DSC00017.jpg


输入分区大小,最先创建的时/boot分区,建议大小为200MB。(我的物理空间比较大,所以填了400MB)


DSC00018.jpg


选择主分区 Primary


DSC00019.jpg


选择 新分区建在可用给空间的首部或者尾部, 选择 Beginning 开始位置


DSC00020.jpg


选择 Ext4 journaling file system 。更改 Mount Point 分区挂载点 为 /boot。点击分区设定结束 (Done Setting Up)


DSC00021.jpg


继续选择空闲空间,创建新分区


DSC00022.jpg


创建交换空间分区 swap area (建议大小为内存大小的1.5 ~ 2 倍)


DSC00023.jpg


选择Primary,主分区


DSC00024.jpg


选择 Beginning,头部


DSC00025.jpg


选择 swap area


DSC00026.jpg


继续创建新分区


DSC00027.jpg


填写max将剩余的空闲空间都用于新分区


DSC00028.jpg


选择 Ext4 journaling file system,就可以确认了。


DSC00029.jpg


最后形成的分区表如图所示,选择结束分区并写入磁盘来进行执行分区操作。


DSC00030.jpg


选择是来执行分区操作


DSC00031.jpg


如果需要使用 HTTP proxy来访问外网的,则在此处填写。没有就直接选择继续就好


DSC00032.jpg


基于服务器的稳定性考虑,建议选择不自动更新。对关键更新采用手动操作。


DSC00033.jpg


选择需要安装的软件,根据自己服务器的需要来进行选择,也可以在安装完毕后自行手动添加。


DSC00034.jpg


默认选择 Yes


DSC00035.jpg


选择继续,系统自动重启,这时候要把加载的安装光盘退出来。


DSC00036.jpg


进入登录界面,Ubuntu Server 16.10 安装完毕

二、开启管理员Root账号
  一般我们在服务器内的操作都需要通过管理员Root账号来进行。

  sudo passwd root  #启用Root账号并设置密码, 根据提示输入两次密码
  su root  #从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根据提示输入root密码
  su moodletsg #从root用户切回到普通用户,在 su 之后输入你自己的用户名
  sudo passwd -l root #禁用root账号,要重启则输入 sudo passwd root 再次设置密码


三、设置网络环境

1、首先查看下当前的网络环境

  ifconfig  # 查看当前的网络连接情况,类似于Windows命令提示符环境下的 ipconfig



DSC00037.jpg


命令行输入 ifconfig
2、配置网络
  通过nano来编辑网络配置文件,该文件位于/etc/network下,文件名为interface

  nano /etc/network/interface



DSC00038.jpg


命令行输入 nano /etc/network/interface  当前的网络IP获取方式为 DHCP模式,我们的服务器需要采用固定IP来使外部用户使用服务器上提供的服务。修改#The primary network interface 下的内容:

  auto ens192
  iface ens192 inet static     #inet static 设定为静态IP
  address 172.30.10.140   #设定静态IP地址,可根据ifconfig中的IP地址信息来填写
  netmask 255.255.255.0    #子网掩码,根据你的网段设置来填写
  gateway 172.30.10.1          #网关,根据你的服务器所在网段的网关地址来填写
  dns-nameservers 172.20.123.9  #设置DNS
  dns-nameservers 8.8.8.8
  Ctrl + o                              #保存配置
  Ctrl + x                              #退出
  service networking restart #重启网络,应用新配置。如果出现新配置未生效,则需要重启服务器。
  如果在设置完成后发现仍然无法上网,则需要查看DNS缓存配置

  nano /etc/resolv.conf  #在命令行中输入,来编辑DNS缓存配置文件
  nameserver 172.20.123.9  #设置首选DNS
  nameserver 8.8.8.8    #设置备用DNS
  Ctrl + o
  Ctrl + x



DSC00039.jpg


在命令行输入 nano /etc/resolve.conf 后,对DNS缓存配置进行编辑

三、更新
  在正式开始使用Ubuntu Server之前,对软件源和软件包进行更新,以便于后续的软件安装。

  apt-get update   #更新源
  apt-get upgrade #更新软件包

Ubuntu 学习


作者:蒋承爱拖延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febb39acabd2#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408567-1-1.html 上篇帖子: Ubuntu 16.04 美化 下篇帖子: 让Ubuntu可以压缩/解压缩RAR文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