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684|回复: 0

[经验分享] linux系统上的命令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8-5-19 10: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命令的一般格式
  一般格式:命令+参数+对象
具体的可以man一个命令来看。
  command [options] [arguments]
command:命令
options:  --单词   或   -单字
如: ls --all
equ     ls -a
ls -a -b -c
equ    ls -abc
argument:参数
  二、命令格式中的符号含义
  在查看命令帮助时,会出现[],<>,|等符号,它们的含义如下:
  []       表示是可选的;
  <>       表示可变选项,一般是多选一,而且必须是要选其一。
  x|y|z    多选一,如果加上[],可不选。
  -abc     多选,如果加上[],可不选。
  

  

  1.命令格式:
  ifconfig [网络设备] [参数]
  2.命令功能:
  ifconfig 命令用来查看和配置网络设备。当网络环境发生改变时可通过此命令对网络进行相应的配置。
  3.命令参数:
  up 启动指定网络设备/网卡。
  down 关闭指定网络设备/网卡。该参数可以有效地阻止通过指定接口的IP信息流,如果想永久地关闭一个接口,我们还需要从核心路由表中将该接口的路由信息全部删除。
  arp 设置指定网卡是否支持ARP协议。
  -promisc 设置是否支持网卡的promiscuous模式,如果选择此参数,网卡将接收网络中发给它所有的数据包
  -allmulti 设置是否支持多播模式,如果选择此参数,网卡将接收网络中所有的多播数据包
  -a 显示全部接口信息
  -s 显示摘要信息(类似于 netstat -i)
  add 给指定网卡配置IPv6地址
  del 删除指定网卡的IPv6地址
  <硬件地址> 配置网卡最大的传输单元
  mtu<字节数> 设置网卡的最大传输单元 (bytes)
  netmask<子网掩码> 设置网卡的子网掩码。掩码可以是有前缀0x的32位十六进制数,也可以是用点分开的4个十进制数。如果不打算将网络分成子网,可以不管这一选项;如果要使用子网,那么请记住,网络中每一个系统必须有相同子网掩码。
  tunel 建立隧道
  dstaddr 设定一个远端地址,建立点对点通信
  -broadcast<地址> 为指定网卡设置广播协议
  -pointtopoint<地址> 为网卡设置点对点通讯协议
  multicast 为网卡设置组播标志
  address 为网卡设置IPv4地址
  txqueuelen<长度> 为网卡设置传输列队的长度
  4.使用实例:
  实例1:显示网络设备信息(激活状态的)
  命令:
  ifconfig
  输出: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50:56:BF:26:20  
          inet addr:192.168.120.204  Bcast:192.168.120.255  Mask:255.255.255.0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8700857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3153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596390239 (568.7 MiB)  TX bytes:2886956 (2.7 MiB)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UP 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RX packets:68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68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0
          RX bytes:2856 (2.7 KiB)  TX bytes:2856 (2.7 KiB)
  

  说明:
  eth0 表示第一块网卡, 其中 HWaddr 表示网卡的物理地址,可以看到目前这个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是 00:50:56:BF:26:20
  inet addr 用来表示网卡的IP地址,此网卡的 IP地址是 192.168.120.204,广播地址, Bcast:192.168.120.255,掩码地址Mask:255.255.255.0
  lo 是表示主机的回坏地址,这个一般是用来测试一个网络程序,但又不想让局域网或外网的用户能够查看,只能在此台主机上运行和查看所用的网络接口。比如把 HTTPD服务器的指定到回坏地址,在浏览器输入 127.0.0.1 就能看到你所架WEB网站了。但只是您能看得到,局域网的其它主机或用户无从知道。
  第一行:连接类型:Ethernet(以太网)HWaddr(硬件mac地址)
  第二行: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
  第三行:UP(代表网卡开启状态)RUNNING(代表网卡的网线被接上)MULTICAST(支持组播)MTU:1500(最大传输单元):1500字节
  第四、五行:接收、发送数据包情况统计
  第七行:接收、发送数据字节数统计信息。
  

  1.命令格式:
                echo [-ne][字符串]或 echo [--help][--version]
                 显示文字
  补充说明:echo会将输入的字符串送往标准输出。输出的字符串间以空白字符隔开,并在最后加上换行号。
       
    

  在linux环境中,不管是编程还是其他维护,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也经常会用到时间的运算,熟练运用date命令来表示自己想要表示的时间,肯定可以给自己的工作带来诸多方便。
  

  1.命令格式:
  date [参数]... [+格式]
  2.命令功能:
  date 可以用来显示或设定系统的日期与时间。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H 小时(以00-23来表示)。
  %I 小时(以01-12来表示)。
  %K 小时(以0-23来表示)。
  %l 小时(以0-12来表示)。
  %M 分钟(以00-59来表示)。
  %P AM或PM。
  %r 时间(含时分秒,小时以12小时AM/PM来表示)。
  %s 总秒数。起算时间为1970-01-01 00:00:00 UTC。
  %S 秒(以本地的惯用法来表示)。
  %T 时间(含时分秒,小时以24小时制来表示)。
  %X 时间(以本地的惯用法来表示)。
  %Z 市区。
  %a 星期的缩写。
  %A 星期的完整名称。
  %b 月份英文名的缩写。
  %B 月份的完整英文名称。
  %c 日期与时间。只输入date指令也会显示同样的结果。
  %d 日期(以01-31来表示)。
  %D 日期(含年月日)。
  %j 该年中的第几天。
  %m 月份(以01-12来表示)。
  %U 该年中的周数。
  %w 该周的天数,0代表周日,1代表周一,异词类推。
  %x 日期(以本地的惯用法来表示)。
  %y 年份(以00-99来表示)。
  %Y 年份(以四位数来表示)。
  %n 在显示时,插入新的一行。
  %t 在显示时,插入tab。
  MM 月份(必要)
  DD 日期(必要)
  hh 小时(必要)
  mm 分钟(必要)
  ss 秒(选择性)
  

  选择参数:
  -d<字符串>  显示字符串所指的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s<字符串>  根据字符串来设置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u  显示GMT。
  --help  在线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使用说明:
  1.在显示方面,使用者可以设定欲显示的格式,格式设定为一个加号后接数个标记,其中可用的标记列表如下: % :  打印出 %:
  %n : 下一行
  %t : 跳格
  %H : 小时(00..23)
  %I : 小时(01..12)
  %k : 小时(0..23)
  %l : 小时(1..12)
  %M : 分钟(00..59)
  %p : 显示本地 AM 或 PM
  %r : 直接显示时间 (12 小时制,格式为 hh:mm:ss [AP]M)
  %s : 从 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00 UTC 到目前为止的秒数
  %S : 秒(00..61)
  %T : 直接显示时间 (24 小时制)
  %X : 相当于 %H:%M:%S
  %Z : 显示时区 %a : 星期几 (Sun..Sat)
  %A : 星期几 (Sunday..Saturday)
  %b : 月份 (Jan..Dec)
  %B : 月份 (January..December)
  %c : 直接显示日期与时间
  %d : 日 (01..31)
  %D : 直接显示日期 (mm/dd/yy)
  %h : 同 %b
  %j : 一年中的第几天 (001..366)
  %m : 月份 (01..12)
  %U : 一年中的第几周 (00..53) (以 Sunday 为一周的第一天的情形)
  %w : 一周中的第几天 (0..6)
  %W : 一年中的第几周 (00..53) (以 Monday 为一周的第一天的情形)
  %x : 直接显示日期 (mm/dd/yy)
  %y : 年份的最后两位数字 (00.99)
  %Y : 完整年份 (0000..9999)
  

  2.在设定时间方面:
  date -s //设置当前时间,只有root权限才能设置,其他只能查看。
  date -s 20080523 //设置成20080523,这样会把具体时间设置成空00:00:00
  date -s 01:01:01 //设置具体时间,不会对日期做更改
  date -s “01:01:01 2008-05-23″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date -s “01:01:01 20080523″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date -s “2008-05-23 01:01:01″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date -s “20080523 01:01:01″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3.加减:
  date +%Y%m%d         //显示前天年月日
  date +%Y%m%d --date="+1 day"  //显示前一天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day"  //显示后一天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month"  //显示上一月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month"  //显示下一月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year"  //显示前一年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year"  //显示下一年的日期
  

  5.使用实例:
  实例1:显示当前时间
  命令:
  date
  date '+%c'
  date '+%D'
  date '+%x'
  date '+%T'
  date '+%X'
  输出:
  [root@localhost ~]# date
  2012年 12月 08日 星期六 08:31:35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c'
  2012年12月08日 星期六 08时34分44秒
  [root@localhost ~]# date '+%D'
  12/08/12[root@localhost ~]# date '+%x'
  2012年12月08日
  [root@localhost ~]# date '+%T'
  08:35:36[root@localhost ~]# date '+%X'
  08时35分54秒
  [root@localhost ~]#
  说明:
  

  实例2:显示日期和设定时间
  命令:
  date --date 08:42:00
  输出:
  [root@localhost ~]# date '+%c'
  2012年12月08日 星期六 08时41分37秒
  [root@localhost ~]# date --date 08:42:00
  2012年 12月 08日 星期六 08:42:00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c' --date 08:45:00
  2012年12月08日 星期六 08时45分00秒
  [root@localhost ~]#
  

  说明:
  

  实例3:date -d参数使用
  命令:
  输出:
  [root@localhost ~]# date -d "nov 22"
  2012年 11月 22日 星期四 00:00:00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2 weeks'
  2012年 12月 22日 星期六 08:50:21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next monday'
  2012年 12月 10日 星期一 00:00:00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next-day +%Y%m%d
  20121209[root@localhost ~]# date -d tomorrow +%Y%m%d
  20121209[root@localhost ~]# date -d last-day +%Y%m%d
  20121207[root@localhost ~]# date -d yesterday +%Y%m%d
  20121207[root@localhost ~]# date -d last-month +%Y%m
  201211[root@localhost ~]# date -d next-month +%Y%m
  201301[root@localhost ~]# date -d '30 days ago'
  2012年 11月 08日 星期四 08:51:37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100 days'
  2012年 08月 30日 星期四 08:52:03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dec 14 -2 weeks'
  2012年 11月 30日 星期五 00:00:00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50 days'
  2013年 01月 27日 星期日 08:52:27 CST
  

  

Linux中用 pwd 命令来查看”当前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简单得说,每当你在终端进行操作时,你都会有一个当前工作目录。
  在不太确定当前位置时,就会使用pwd来判定当前目录在文件系统内的确切位置。
1.命令格式:
  pwd [选项]
2.命令功能:
  查看”当前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3.常用参数:
一般情况下不带任何参数
如果目录是链接时:
格式:pwd -P  显示出实际路径,而非使用连接(link)路径。
4.常用实例:
         实例1:用 pwd 命令查看默认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命令:
pwd
输出:
[root@localhost ~]# pwd
/root
[root@localhost ~]#

实例2:使用 pwd 命令查看指定文件夹
命令:
pwd
输出:
[root@localhost ~]# cd /opt/soft/
[root@localhost soft]# pwd
/opt/soft
[root@localhost soft]#


  实例三:目录连接链接时,pwd -P  显示出实际路径,而非使用连接(link)路径;pwd显示的是连接路径
命令:
pwd -P
输出:
[root@localhost soft]# cd /etc/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pwd
/etc/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pwd -P
/etc/rc.d/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实例4:/bin/pwd
命令:
/bin/pwd [选项]
选项:
-L 目录连接链接时,输出连接路径
-P 输出物理路径
输出:
[root@localhost init.d]# /bin/pwd
/etc/rc.d/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bin/pwd --help
[root@localhost init.d]# /bin/pwd -P
/etc/rc.d/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bin/pwd -L
/etc/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实例五:当前目录被删除了,而pwd命令仍然显示那个目录
输出:
[root@localhost init.d]# cd /opt/soft
[root@localhost soft]# mkdir removed
[root@localhost soft]# cd removed/
[root@localhost removed]# pwd
/opt/soft/removed
[root@localhost removed]# rm ../removed -rf
[root@localhost removed]# pwd
/opt/soft/removed
[root@localhost removed]# /bin/pwd
/bin/pwd: couldn't find directory entry in “..” with matching i-node
[root@localhost removed]# cd
[root@localhost ~]# pwd
/root
[root@localhost ~]#
  


  
  

  Linux tty命令用于显示终端机连接标准输入设备的文件名称。
  在Linux操作系统中,所有外围设备都有其名称与代号,这些名称代号以特殊文件的类型存放于/dev目录下。你可以执行tty(teletypewriter)指令查询目前使用的终端机的文件名称。
1.命令格式:

tty [-s][--help][--version]参数说明


  •   -s或--silent或--quiet 不显示任何信息,只回传状态代码。
  •   --help 在线帮助。
  •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实例
  显示当前终端
# tty/dev/pts/4
Linux export命令用于设置或显示环境变量。
在shell中执行程序时,shell会提供一组环境变量。export可新增,修改或删除环境变量,供后续执行的程序使用。export的效力仅及于该次登陆操作。
1.命令格式:
export [-fnp][变量名称]=[变量设置值]
参数说明:
-f  代表[变量名称]中为函数名称。
-n  删除指定的变量。变量实际上并未删除,只是不会输出到后续指令的执行环境中。
-p  列出所有的shell赋予程序的环境变量。
实例
列出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
# export -p //列出当前的环境变量值declare -x HOME=“/root“declare -x LANG=“zh_CN.UTF-8“declare -x LANGUAGE=“zh_CN:zh“declare -x LESSCLOSE=“/usr/bin/lesspipe %s %s“declare -x LESSOPEN=“| /usr/bin/lesspipe %s“declare -x LOGNAME=“root“declare -x LS_COLORS=““declare -x MAIL=“/var/mail/root“declare -x OLDPWD
declare -x PATH=“/opt/toolchains/arm920t-eabi/bin:/opt/toolchains/arm920t-eabi/bin:/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usr/games“declare -x PWD=“/root“declare -x SHELL=“/bin/bash“declare -x SHLVL=“1“declare -x SPEECHD_PORT=“6560“declare -x SSH_CLIENT=“192.168.1.65 1674 22“declare -x SSH_CONNECTION=“192.168.1.65 1674 192.168.1.3 22“declare -x SSH_TTY=“/dev/pts/2“declare -x TERM=“XTERM“declare -x USER=“root“declare -x XDG_SESSION_COOKIE=“93b5d3d03e032c0cf892a4474bebda9f-1273864738.954257-340206484“
定义环境变量
# export MYENV //定义环境变量# export -p //列出当前的环境变量declare -x HOME=“/root“declare -x LANG=“zh_CN.UTF-8“declare -x LANGUAGE=“zh_CN:zh“declare -x LESSCLOSE=“/usr/bin/lesspipe %s %s“declare -x LESSOPEN=“| /usr/bin/lesspipe %s“declare -x LOGNAME=“root“declare -x LS_COLORS=““declare -x MAIL=“/var/mail/root“declare -x MYENV
declare -x OLDPWD
declare -x PATH=“/opt/toolchains/arm920t-eabi/bin:/opt/toolchains/arm920t-eabi/bin:/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usr/games“declare -x PWD=“/root“declare -x SHELL=“/bin/bash“declare -x SHLVL=“1“declare -x SPEECHD_PORT=“6560“declare -x SSH_CLIENT=“192.168.1.65 1674 22“declare -x SSH_CONNECTION=“192.168.1.65 1674 192.168.1.3 22“declare -x SSH_TTY=“/dev/pts/2“declare -x TERM=“XTERM“declare -x USER=“root“declare -x XDG_SESSION_COOKIE=“93b5d3d03e032c0cf892a4474bebda9f-1273864738.954257-340206484“
定义环境变量赋值
# export MYENV=7 //定义环境变量并赋值# export -pdeclare -x HOME=“/root“declare -x LANG=“zh_CN.UTF-8“declare -x LANGUAGE=“zh_CN:zh“declare -x LESSCLOSE=“/usr/bin/lesspipe %s %s“declare -x LESSOPEN=“| /usr/bin/lesspipe %s“declare -x LOGNAME=“root“declare -x LS_COLORS=““declare -x MAIL=“/var/mail/root“declare -x MYENV=“7“declare -x OLDPWD
declare -x PATH=“/opt/toolchains/arm920t-eabi/bin:/opt/toolchains/arm920t-eabi/bin:/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usr/games“declare -x PWD=“/root“declare -x SHELL=“/bin/bash“declare -x SHLVL=“1“declare -x SPEECHD_PORT=“6560“declare -x SSH_CLIENT=“192.168.1.65 1674 22“declare -x SSH_CONNECTION=“192.168.1.65 1674 192.168.1.3 22“declare -x SSH_TTY=“/dev/pts/2“declare -x TERM=“XTERM“declare -x USER=“root“declare -x XDG_SESSION_COOKIE=“93b5d3d03e032c0cf892a4474bebda9f-1273864738.954257-340206484“


1.命令格式:
startx [ -d Display:0 ] [ -t | -w ] [ -x Startup | [ -r Resources ] [ -m Window_Manager ] ] [ -wait ]
描述
startx 命令简化了启动 X 会话的过程。
该命令执行下列操作:
设置用户的 DISPLAY 环境变量以标识 X 服务器到 X 客户机
当从工作站运行时,启动 X 服务器
启动 X 客户机。
startx 命令将 X 服务器和 X 客户机的错误消息重定向至用户的 XERRORS 环境变量指定的文件。该处理对调试很有用,并且使 X 服务器在工作站上有一个清洁的启动和关机外观。
如果 startup 脚本文件名没有用 -x 选项在命令行中给出,那么 startx 命令就会搜索一个由用户的 XINITRC 环境变量指定的文件。如果未设置 XINITRC 环境变量,startx 命令就会在用户的主目录中分别搜索名为 .Xinit、.xinit、 .Xinitrc、.xinitrc 或 .xsession 的文件来开始 X 客户机程序。
如果未找到启动文件,startx 命令运行在命令行上由 -m 选项指定的窗口管理器,或在找到相关的配置文件(.mwmrc、.twmrc、.awmrc 或 .uwmrc, 分别地)之后,调用窗口管理器 mwm、twm、awm 或 uwm。如果没有在用户主目录中找到窗口管理器配置文件,startx 将启动 Xterm 客户机和 mwm 窗口管理器。
当启动文件找不到时,startx 命令也将在命令行上使用 -r 选项指示装入资源文件,或分别装入用户主目录中的名为 .Xdefaults、.xdefaults、.Xresources 或 .xresources 的文件。如果未找到 X 资源文件,将不个性化 X 会话。
如果工作站中存在一个启动文件并且用户未装入任何资源,则 startx 命令中的 xinit 命令将尝试装入 .Xdefaults 文件。
当 X 会话从 /dev/lft* 启动时,就假定使用工作站。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就必须使用 -t 或 -w 选项。
标志
-d Display :0指定在启动过程中传递给 X 客户机的 X 服务器的显示名称。
-m Window_Manager当未找到 startup 脚本时,启动窗口管理器。
-r Resources当未找到 startup 脚本时,装入资源文件。
-t为一个 X 终端启动 X 客户机。
-w为工作站上的 X 窗口会话启动 X 服务器和 X 客户机。
-wait当 xdm 命令调用 startx 时,防止重新启动 X 会话。
-x Startup使用 startup 脚本启动 X 窗口会话。
注:您可以单独或同时使用 -m 和 -r 选项, 或者使用 -x 选项,但是您不能在使用 -x 选项的同时使用 -m 和 -r 选项。在启动脚本中,启动窗口管理器会话、装入 X 资源以及产生 X 客户机是用户的责任。
示例
要在工作站上或 X 终端上启动 X 会话,请输入:
startx
要在工作站上强制启动 X 会话,请输入:
startx -w
要为 X 终端启动 X 会话,并注销用户的 Telnet 会话,请输入:
startx; kill -9 $$
要使用 .xinitrc 脚本启动 X 会话,请输入:
startx -x .xinitrc
要使用 mwm 窗口管理器启动 X 会话,请输入:
startx -m mwm
但是,如果找到启动脚本文件,则忽略 -w 选项。
在启动脚本中,启动窗口管理器、装入 X 资源以及产生 X 客户机是用户的责任。以下是 .xsession 脚本的一个示例。
#!/bin/csh
(mwm &)
xrdb -load .Xdefaults
(xclock -g 75x75+0+0 &)
(xbiff -g 75x75+101-0 &)
if ("/dev/lft*" == "`tty`") then
  aixterm -g 80x24+0+0 +ut -C -T `hostname`
else
  aixterm -g 80x24+0+0 +ut -T `hostname`
endif
对于工作站,startup 脚本中的最后一行应该是前台 aixterm 命令,该命令带有 -C 选项表示控制台信息。
对于 X 终端,startup 脚本中的最后一行应该是不带有 -C 选项的前台 aixterm 命令。另外,由于某些 X 终端在关闭时不终止 telnet 会话,所以用户必须在使用热键切换至 X 会话前退出当前的 telnet 会话。
/usr/lib/X11/xdm/Xsession 文件中的 xdm 命令也可以使用 startx 命令。这为 xdm 命令提供了 startx 命令的功能。
文件
以下是启动 X 会话一贯使用的文件名。
$HOME/.xerrors其中,startx 用来重定向错误消息。在缺省情况下,startx 将错误重定向至用户主目录中的 .xerrors 文件中。
$HOME/.Xinit,
$HOME/.xinit,
$HOME/.Xinitrc,
$HOME/.xinitrc,
$HOME/.xsession作为包含 shell 命令的“启动文件”来启动窗口管理器、装入 X 资源并产生 X 客户机。
$HOME/.Xdefaults,
$HOME/.xresources作为装入的 X 资源文件来设置 X 客户机的用户首选项。
$HOME/.mwmrcmwm 配置文件。
$HOME/.twmrctwm 配置文件。
$HOME/.awmrcawm 配置文件。
$HOME/.uwmrcuwm 配置文件。
/dev/lft*终端或 tty、工作站初始 login shell 的界面。  

  

  1. 使用 HISTTIMEFORMAT 显示时间戳
  当你从命令行执行 history 命令后,通常只会显示已执行命令的序号和命令本身。如果你想要查看命令历史的时间戳,那么可以执行:
  # export HISTTIMEFORMAT='%F %T '
# history | more
1 2008-08-05 19:02:39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2 2008-08-05 19:02:39 exit
3 2008-08-05 19:02:39 id
4 2008-08-05 19:02:39 cat /etc/redhat-release
  
2. 使用 Ctrl+R 搜索历史
  Ctrl+R 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快捷键。此快捷键让你对命令历史进行搜索,对于想要重复执行某个命令的时候非常有用。当找到命令后,通常再按回车键就可以执行该命令。如果想对找到的命令进行调整后再执行,则可以按一下左或右方向键。
  # [Press Ctrl+R from the command prompt, which will display the reverse-i-search prompt]
(reverse-i-search)`red‘: cat /etc/redhat-release
[Note: Press enter when you see your command, which will execute the command from the history]
# cat /etc/redhat-release
Fedora release 9 (Sulphur)
  3. 快速重复执行上一条命令
  有 4 种方法可以重复执行上一条命令:
1. 使用上方向键,并回车执行。
2. 按 !! 并回车执行。
3. 输入 !-1 并回车执行。
4. 按 Ctrl+P 并回车执行。
  4. 从命令历史中执行一个指定的命令
  在下面的例子中,如果你想重复执行第 4 条命令,那么可以执行 !4:
  # history | more
1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2 exit
3 id
4 cat /etc/redhat-release
# !4
cat /etc/redhat-release
Fedora release 9 (Sulphur)
  5. 通过指定关键字来执行以前的命令
  在下面的例子,输入 !ps 并回车,将执行以 ps 打头的命令:
  # !ps
ps aux | grep yp
root 16947 0.0 0.1 36516 1264 ? Sl 13:10 0:00 ypbind
root 17503 0.0 0.0 4124 740 pts/0 S+ 19:19 0:00 grep yp
  6. 使用 HISTSIZE 控制历史命令记录的总行数
  将下面两行内容追加到 .bash_profile 文件并重新登录 bash shell,命令历史的记录数将变成 450 条:
  # vi ~/.bash_profile
HISTSIZE=450
HISTFILESIZE=450
  7. 使用 HISTFILE 更改历史文件名称
  默认情况下,命令历史存储在 ~/.bash_history 文件中。
  下载该文件可以去root目录下,用sz命令
  #sz .bash_history
  添加下列内容到 .bash_profile 文件并重新登录 bash shell,将使用 .commandline_warrior 来存储命令历史:
  # vi ~/.bash_profile
HISTFILE=/root/.commandline_warrior
  8. 使用 HISTCONTROL 从命令历史中剔除连续重复的条目
  在下面的例子中,pwd 命令被连续执行了三次。执行 history 后你会看到三条重复的条目。要剔除这些重复的条目,你可以将 HISTCONTROL 设置为 ignoredups:
  # pwd
# pwd
# pwd
# history | tail -4
44 pwd
45 pwd
46 pwd [Note that there are three pwd commands in history, after executing pwd 3 times as shown above]
47 history | tail -4
# export HISTCONTROL=ignoredups
# pwd
# pwd
# pwd
# history | tail -3
56 export HISTCONTROL=ignoredups
57 pwd [Note that there is only one pwd command in the history, even after executing pwd 3 times as shown above]
58 history | tail -4
  9. 使用 HISTCONTROL 清除整个命令历史中的重复条目
  上例中的 ignoredups 只能剔除连续的重复条目。要清除整个命令历史中的重复条目,可以将 HISTCONTROL 设置成 erasedups:
  # export HISTCONTROL=erasedups
# pwd
# service httpd stop
# history | tail -3
38 pwd
39 service httpd stop
40 history | tail -3
# ls -ltr
# service httpd stop
# history | tail -6
35 export HISTCONTROL=erasedups
36 pwd
37 history | tail -3
38 ls -ltr
39 service httpd stop
[Note that the previous service httpd stop after pwd got erased]
40 history | tail -6
  10. 使用 HISTCONTROL 强制 history 不记住特定的命令
  将 HISTCONTROL 设置为 ignorespace,并在不想被记住的命令前面输入一个空格:
  # export HISTCONTROL=ignorespace # ls -ltr # pwd # service httpd stop [Note that there is a
space at the beginning of service, to ignore this command from history] # history | tail -3 67 ls
-ltr 68 pwd 69 history | tail -3
  11. 使用 -c 选项清除所有的命令历史
  如果你想清除所有的命令历史,可以执行:
  # history -c
  12. 命令替换
  在下面的例子里,!!:$ 将为当前的命令获得上一条命令的参数:
  # ls anaconda-ks.cfg
anaconda-ks.cfg
# vi !!:$
vi anaconda-ks.cfg
  下例中,!^ 从上一条命令获得第一项参数:
  # cp anaconda-ks.cfg anaconda-ks.cfg.bak
anaconda-ks.cfg
# vi -5 !^
vi anaconda-ks.cfg
  13. 为特定的命令替换指定的参数
  在下面的例子,!cp:2 从命令历史中搜索以 cp 开头的命令,并获取它的第二项参数:
  # cp ~/longname.txt /really/a/very/long/path/long-filename.txt
# ls -l !cp:2
ls -l /really/a/very/long/path/long-filename.txt
  下例里,!cp:$ 获取 cp 命令的最后一项参数:
  # ls -l !cp:$
ls -l /really/a/very/long/path/long-filename.txt
  14. 使用 HISTSIZE 禁用 history
  如果你想禁用 history,可以将 HISTSIZE 设置为 0:
  # export HISTSIZE=0
# history
# [Note that history did not display anything]
  15. 使用 HISTIGNORE 忽略历史中的特定命令
  下面的例子,将忽略 pwd、ls、ls -ltr 等命令:
  # export HISTIGNORE=”pwd:ls:ls -ltr:”
# pwd
# ls
# ls -ltr
# service httpd stop
# history | tail -3
79 export HISTIGNORE=”pwd:ls:ls -ltr:”
80 service httpd stop
81 history
[Note that history did not record pwd, ls and ls -ltr]
  

  

  Linux有三个常用的关机命令,下面是它们的区别:


  •   shutdown以一种安全的方式关闭系统。所有登陆用户都可以看到关机信息提示,并且 login 将被阻塞。可以指定立刻关机,也可以指定系统在一定的延时后关机。所有进程都将接收到 SIGTERM 信号。这可以使 vi  等程序有时间将处于编辑状态的文件进行存储,邮件和新闻程序进程则可以将所有缓冲池内的数据进行适当的清除等等。 shutdown 通过通知 init 进程,要求它改换运行级别来实现。运行级别 0 用来关闭系统,运行级别 6 用来重启系统,运行级别 1 用来使系统进入执行系统管理任务状态,如果没有给出 -h 或 -r 标志时,这是 shutdown 命令的默认工作状态。
  •   halt是最简单的关机命令。其实halt就是调用shutdown -h。halt执行时会杀死应用进程,执行sync系统调用,文件系统写操作完成后就会停止内核。
  •   poweroff在关闭计算机操作系统之后,最后还会发送ACPI指令,通知电源,最后切断电源供应,当然路由器等嵌入系统不支持ACPI的,所以这个无效。
  

  

  shutdown命令可以安全地关闭或重启Linux系统,它在系统关闭之前给系统上的所有登录用户提示一条警告信息。该命令还允许用户指定一个时间参数,可以是一个精确的时间,也可以是从现在开始的一个时间段。
精确时间的格式是hh:mm,表示小时和分钟,时间段由+ 和分钟数表示。系统执行该命令后会自动进行数据同步的工作。

     1.命令格式:

        shutdown [-efFhknr][-t 秒数][时间][警告信息]


       参  数:
 -c  当执行"shutdown -h 11:50"指令时,只要按+键就可以中断关机的指令。
 -f  重新启动时不执行fsck。
 -F  重新启动时执行fsck。
 -h  将系统关机。
 -k  只是送出信息给所有用户,但不会实际关机。
 -n  不调用init程序进行关机,而由shutdown自己进行。
 -r  shutdown之后重新启动。
 -t<秒数>  送出警告信息和删除信息之间要延迟多少秒。
 [时间]  设置多久时间后执行shutdown指令。
 [警告信息]  要传送给所有登入用户的信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命令只能由超级用户使用。

例1,系统在十分钟后关机并且马上重新启动

# shutdown –r +10
例2,系统马上关机并且不重新启动
# shutdown –h now
  

  Poeroff : 切断系统电源
poweroff就是halt的软链接而已。执行的还是halt命令。关于halt 命令,可以这样理解:halt就是调用shutdown -h。halt执行时﹐杀死应用进程﹐执行sync系统调用﹐文件系统写操作完成后就会停止内核。
  
  Linux reboot命令用于用来重新启动计算机。
  若系统的 runlevel 为 0 或 6 ,则重新开机,否则以 shutdown 指令(加上 -r 参数)来取代
  格式
reboot [-n] [-w] [-d] [-f] [-i]  参数

  •   -n : 在重开机前不做将记忆体资料写回硬盘的动作
  •   -w : 并不会真的重开机,只是把记录写到 /var/log/wtmp 档案里
  •   -d : 不把记录写到 /var/log/wtmp 档案里(-n 这个参数包含了 -d)
  •   -f : 强迫重开机,不呼叫 shutdown 这个指令
  •   -i : 在重开机之前先把所有网络相关的装置先停止
      例1

  重新启动
# reboot  

  hwclock(hardware clock)
  功能说明:显示与设定硬件时钟。
  1.命令格式:
  hwclock [--adjust][--debug][--directisa][--hctosys][--show][--systohc][--test]
[--utc][--version][--set --date=<日期与时间>]
  补充说明:在Linux中有硬件时钟与系统时钟等两种时钟。硬件时钟是指主机板上的时钟设备,也就是通常可在BIOS画面设定的时钟。系统时钟则是指kernel中的时钟。当Linux启动时,系统时钟会去读取硬件时钟的设定,之后系统时钟即独立运作。所有Linux相关指令与函数都是读取系统时钟的设定。
  参  数:
  --adjust  hwclock每次更改硬件时钟时,都会记录在/etc/adjtime文件中。使用--adjust参数,可使hwclock根据先前的记录来估算硬件时钟的偏差,并用来校正目前的硬件时钟。
  --debug  显示hwclock执行时详细的信息。
  --directisa  hwclock预设从/dev/rtc设备来存取硬件时钟。若无法存取时,可用此参数直接以I/O指令来存取硬件时钟。
  --hctosys  将系统时钟调整为与目前的硬件时钟一致。
  --set --date=<日期与时间>  设定硬件时钟。
  --show  显示硬件时钟的时间与日期。
  --systohc  将硬件时钟调整为与目前的系统时钟一致。
  --test  仅测试程序,而不会实际更改硬件时钟。
  --utc  若要使用格林威治时间,请加入此参数,hwclock会执行转换的工作。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使用示例
示例一 hwclock命令与clock命令是一个东西
[root@linuxidc.com~]# type -a hwclock
hwclock is /sbin/hwclock
hwclock is /usr/sbin/hwclock
[root@linuxidc.com~]# ls -l /sbin/hwclock /usr/sbin/hwclock
-rwxr-xr-x 1 root root 34096 2012-01-07 /sbin/hwclock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8 08-13 00:14 /usr/sbin/hwclock -> ../../sbin/hwclock
  [root@linuxidc.com~]# type -a clock
clock is /sbin/clock
[root@linuxidc.com~]# ls -l /sbin/clock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08-13 00:14 /sbin/clock -> hwclock
[root@linuxidc.com~]#
  示例二 显示硬件时钟
[root@linuxidc.com~]# hwclock
2011年11月06日 星期日 21时09分28秒  -0.134840 seconds
[root@linuxidc.com~]# hwclock -r
2011年11月06日 星期日 21时09分33秒  -0.469123 seconds
[root@linuxidc.com~]# hwclock --show
2011年11月06日 星期日 21时09分45秒  -0.127548 seconds
[root@linuxidc.com~]#
  示例三 修改日期并同步到硬件时钟
[root@linuxidc.com~]# date
2011年 11月 06日 星期日 21:11:57 CST
[root@linuxidc.com~]# date 11062112     <== 格式 mmddHHMM,即 月日时分
2011年 11月 06日 星期日 21:12:00 CST
[root@linuxidc.com~]# hwclock -w
[root@linuxidc.com~]# hwclock
2011年11月06日 星期日 21时12分13秒  -0.648818 seconds
[root@linuxidc.com~]#
  注:要使系统时间准确,最好还是使用ntp方式。
  示例四 使用ntpdate命令从网络同步时间,再同步到硬件时钟
ntpdate命令是使用NTP协议来从网络同步时间的命令。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
  [root@linuxidc.com~]# ntpdate 0.rhel.pool.ntp.org
6 Nov 21:17:55 ntpdate[4829]: step time server 123.146.124.28 offset -1.025258 sec
[root@linuxidc.com~]# date
2011年 11月 06日 星期日 21:17:59 CST
[root@linuxidc.com~]# hwclock -w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461956-1-1.html 上篇帖子: linux运维(五) 下篇帖子: linux目录基础、简单的命令以及运用linux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