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器是我这些天接触到的第一个坎。首先,它的意义我很明确,面向切面的思想非常非常的明确。重要的是,这种面向切面是如何实现的。
在Java中,反射是代理的基础,代理是面向切面的基础,这些比较清晰的展现了,而对于Python,我还没有那么好的理解。
那么,先从简单的装饰器入手吧。
import time
def timeit(func = None):
def wrapper():
'''
this is wrapper's DocString
'''
start = time.clock()
func()
end = time.clock()
print 'used:', end - start
return wrapper
@timeit #foo = timeit(foo)
def foo():
'''
this is foo's DocString
'''
for i in range(1,5000):
print i,'in foo()'
foo()
同样来自前人的研究博文。一个简单的计时器。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无参装饰器仅仅只是代替了一句语句而已(有待体会)
@timeit
foo = timeit(foo)
然后再打印下面的结果
foo.__name__
foo.__doc__
wrapper
this is wrapper's DocString
结果foo彻彻底底变成了wrapper!而另寻得一个内置装饰器@functools.wraps
import time
import functools
def timeit(func = None):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
'''
this is wrapper's DocString
'''
start = time.clock()
func()
end = time.clock()
print 'used:', end - start
return wrapper
@timeit #foo = timeit(foo)
def foo():
'''
foo's DocString
'''
for i in range(1,5000):
print i,'in foo()'
foo()
print foo.__name__
print foo.__doc__
再次打印刚才的,结果foo继续保持了自己的特征
foo
foo's DocString
结果不出所料,然后来点结论
首先很傻的证明,@timeit 就是 foo = timeit(foo) = wrapper了(因为foo.__name__都变成wrapper了!),也就是foo指针指向变成了wrapper()而不是foo()了
装饰器非常的面向切面,其实在Java中小小的用到AOP的思想时有点困难,克服之后来看装饰器要顺了一点
对于参数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 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