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929|回复: 0

[经验分享] [Ubuntu] Linux 中使用 KVM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8 10: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扶凯
[http://www.php-oa.com
]

  本文链接: http://www.php-oa.com/2010/02/22/ubutnu-kvm-vmware.html


听讲XEN很快就要从LINUX内核中去掉,redhat和Ubuntu也大力的在推广KVM,所以在Ubuntu下整了一下KVM,相当容易使用,基本比Vmware还要容易,但性能好上很多倍,因为他是半虚拟的,很大程序上可以直接使用真实的硬件.
  RedHat 红帽CTO Brian
Steven在一次记者招待会说:“我们致力于Xen,RHEL  5有10年的生命周期,因此会有一个较大的交叉过渡。我们将在Red Hat  
6中全面使用KVM,但KVM目前已经准备就绪,完全可以正式投入到数据中心和云中,不用再等待了!”

  KVM要使用2.6.20以上的内核才行.Ubuntu到是不用担心,它基本一直使用的是最新的内核.
  需要关心一点就是,你的硬件,CPU是不是支持半虚拟(VT/AMD-V),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查看是否支持

grep -E '(vmx|svm)'   /proc/cpuinfo





  在ubuntu中安装KVM

  
我原来以为KVM很难装,没想到现在容易成这样了.太方便了

sudo apt-get install kvm libvirt-bin ubuntu-vm-builder  bridge-utils kvm-pxe uml-utilities



  安装KVM在ubuntu中的GUI管理软件,象我,拿ubuntu当桌面,就不使用命令…呵呵

sudo apt-get install virt-manager virt-viewer



  需要设置一下网桥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stop



  我们来修改一下配置

sudo vim /etc/network/interfaces



  静态IP和使用DHCP是不一样的,DHCP修改成下面这样

auto br0
iface br0 inet dhcp
bridge_ports eth0
bridge_stp off
bridge_fd 5
bridge_maxwait 5



  或

static:

auto br0
iface br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0.xxx
network 192.168.0.0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0.255
gateway 192.168.0.1
bridge_ports eth0
bridge_stp off
bridge_fd 5
bridge_maxwait 5



  
完事后

进入ubuntu的“应用程序”-> “系统工具” -> “虚拟系统管理”就可以全GUI来玩kvm啦
  

RedHat Centos 安装 KVM
  在 Centos 中安装 kvm 也一样很容易,
  1. 安装 KVM 和 virtinst (一个创建
virtual machines 的工具 )


yum install kvm kmod-kvm qemu libvirt python-virtinst



  
  2. 装完后记的重起,重起后检查模块是否有加载

$ lsmod | grep kvm
kvm_amd                50452  0
kvm                   109264  1 kvm_amd



  也可以使用 virsh 来测试

virsh -c qemu:///system list



  
  3. 安装桥接管理的工具

yum install bridge-utils



  
  4. 安装 GUI 的管理软件

yum install virt-manager



  

KVM 的高级管理
  KVM 现在相当成熟,在三个比较常用管理程序(我所知道的),大家平时玩玩的话,就用 GUI 来管理就好了,GUI 都会我就不详细写了:

virt-manager: 这个我最常用,是 GUI 的,需要 x windows 的支持。这个是 RedHat 开发,大家想了解可以到  http://virt- manager.et.redhat.com/ 上看看

virt-install:python 写的文字介面的管理 kvm 的程序,这个也是Red Hat 开发的哦。

ubuntu-vm-builder:这个是 Canonical (Ubuntu)开发的文字的管理程序。
  

virt-install 的基本使用
  (1. 安装 virt-install 和 图形化的连接软件 virt-viewer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virtinst virt-viewer



  
详细使用可以 man virt-install
  (2. virt-install 安装虚拟系统

  例:

virt-install \
--connect qemu:///system \
--name= 虚拟机器的名字 \
--ram=设置内存的大小 [MB] \
--os-type=操作系统的类型 [linux ] \
--os-variant=操作系统的版本 [centos 5.4] \
--hvm [全虚拟化( hvm )与半虚拟化( paravirt  )选择其一] \
--paravirt  [全虚拟化( hvm )与半虚拟化( paravirt  )选择其一] \
--accelerate  [KVM 加速器] \
--cdrom=系统安装的CD路径 [*.iso] \
--file=虚拟硬盘的路径 [*.qcow2] \
--file-size=虚拟硬盘的大小 [GB] \
--bridge=br0 \
--vnc \
--noautoconsole  \
--debug



  注意 Windows 只能用有全虚拟化( hvm )与半虚拟化( paravirt  )中选择 hvm.hvm 的意思是指硬件辅助的虚拟化,就是需要所谓的 VT 支持的。
  建出来的虚拟机会在 /
etc/
libvirt/
qemu/
虚拟机器名称.xml 有个配置文件
  (3. 使用 virt-install  启动虚拟的机器

  进入 virsh 中,所有 virsh 的操作都要先进入这个

$virsh



  
  管理启动

virsh# start 虚拟机器名字
virsh# list  --all
virsh# quit



  
  (4. 安装管理查看 virt-install 安装后的系统是否正常



virt-viewer --connect qemu+ssh://帐号@虚拟机实体主机IP    要连接的虚拟机器名字



  

virt-install 的其它使用
  在原来的基础上复制一个新的虚拟机器

virt-clone  --connect=qemu:///system \
-o 旧的虚拟机器名称  -n 新的虚拟机器名称  -f  新的虚拟硬碟路径 [*.qcow2]



  
查看所有虚拟出的机器


virsh# list --all



  
dump 虚拟出的机器配置文件

virsh# dumpxml 虚拟出的机器名称  /tmp/虚拟出的机器配置文件 [*.xml]



  
使用现有的虚拟出的机器配置文件建立虚拟新机器

virsh# define  /etc/libvirt/qemu/虚拟出的机器配置文件 [*.xml]



  
移除虚拟出的机器

virsh# undefine 虚拟出的机器名称



  
关闭虚拟出的机器

virsh# shutdown 虚拟出的机器名称



  
关掉虚拟出的机器的电源

virsh# destory 虚拟出的机器名称



  

 

KVM的小技巧

  
1.提升KVM的网络和硬盘IO在linux中的性能


官方提供了一个叫kvm-guest-drivers-windows的网卡驱动很不错,虚拟机的启动参数那里加上model=virtio这个参数,界
面中也是可以设置的.硬盘也有virtio的驱动,记的使用.在Virt-manager 中可以选择 virtio
disk.获得高性能的网络和磁盘操作

virtio的网卡驱动的地址: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howfiles.php?group_id=180599&package_id=267943

virtio的硬盘驱动的地址:http://www.linux-kvm.com/sites/default/files/viostor.iso


2.和真实机器中资料共享



这个是超级方便的,不需要象VBox搞个文件夹,只要在Host的设置中直接给真实的Dev的块设备直接设定到Guest的配置中,然后在进入kvm中的系统,直接mount就行
  3.转换VMWare的image让KVM能使用


我们先要安装一个小软件virt-goodies.

sudo apt-get install virt-goodies



  然后使用vmware2libvirt来给VMWare VM的基本资料vmx转成KVM可以读入的XML. 如

vmware2libvirt -f myvm.vmx > myvm.xml



  在转VMWare VM的disk image, 使用qemu-img转成KVM能读的文件.

qemu-img convert -f vmdk myvm.vmdk -O qcow2 myvm.qcow2



  可能还需要修改一下vmx转成的xml,
  disk中的target dev,在VMWARE是ide(target dev=’hda’ bus=’ide’)可能要修改成scsi(target dev=’sda’ bus=’scsi’),我们看能不能找到ROOT就知道是不是用对了;

bridge mode, 给interface type=’network’修改成interface type=’bridge’, 而source network=’default’修改成source bridge=’br0′.
  qcow选项,则会创建QCOW(写时复制)格式

修改后给VM的配置加入到libvirtd中.

virsh -c qemu:///system define myvm.xml
virsh -c qemu:///system list --all



  
FAQ:


1.如果在安装的时候见到"FATAL: Error inserting kvm_intel"

这是因为没有在BIOS中打开virtualization.需要进入BIOS中打开,然后断电重起.进入系统后打modprobe kvm-intel来加载模块
  
    先在虚拟机中打开windows自己的远程桌面,然后给用户设定密码,然后运行 rundll32  netplwiz.dll,UsersRunDll 启 用windows的自动登录。(这三步必不可少,否则rdesktop是无法连上winxp的)




    重新启动虚拟机,当听到winxp后台登录的声音后,即可用rdesktop远程登录:








rdesktop localhost:3389 -u *** -p *** -g 1280×700 -r  sound:local
  
  
-u winxp的用户名, -p winxp的密码, -r  sound:local  启用声音



现在可以看到桌面了吧。是不是灰常流畅呢?鼠标、键盘 都非常完美啊,剪贴板也可以公用哦。堪比装了tools的virtualbox,但是比后者占用的资源要少的多。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161782-1-1.html 上篇帖子: kvm测试环境搭建(包括kvm网络桥接配置) 下篇帖子: 迈拓 kvm 切换热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