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区表和分区索引(About Partitioned Tables and Indexes)对于10gR2而言,基本上可以分成几类:
Range(范围)分区
Hash(哈希)分区
List(列表)分区
以及组合分区:Range-Hash,Range-List。
分区提供以下优点:
由于将数据分散到各个分区中,减少了数据损坏的可能性;
可以对单独的分区进行备份和恢复;
可以将分区映射到不同的物理磁盘上,来分散IO;
提高可管理性、可用性和性能。
对于表而言(常规意义上的堆组织表),上述分区形式都可以应用(甚至可以对某个分区指定compress属性),只不过分区依赖列不能是lob,long之类数据类型,每个表的分区或子分区数的总数不能超过1023个。
对于索引组织表,只能够支持普通分区方式,不支持组合分区,常规表的限制对于索引组织表同样有效,除此之外呢,还有一些其实的限制,比如要求索引组织表的分区依赖列必须是主键才可以等。
注:本篇所有示例仅针对常规表,即堆组织表!
对于索引,需要区分创建的是全局索引,或本地索引:
全局索引(global index):即可以分区,也可以不分区。即可以建range分区,也可以建hash分区,即可建于分区表,又可创建于非分区表上,就是说,全局索引是完全独立的,因此它也需要我们更多的维护操作。
本地索引(local index):其分区形式与表的分区完全相同,依赖列相同,存储属性也相同。对于本地索引,其索引分区的维护自动进行,就是说你add/drop/split/truncate表的分区时,本地索引会自动维护其索引分区。
Oracle建议如果单个表超过2G就最好对其进行分区,对于大表创建分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多论述why,而将重点放在when以及how。
WHEN
一、When使用Range分区
Range分区呢是应用范围比较广的表分区方式,它是以列的值的范围来做为分区的划分条件,将记录存放到列值所在的range分区中,比如按照时间划分,2008年1季度的数据放到a分区,08年2季度的数据放到b分区,因此在创建的时候呢,需要你指定基于的列,以及分区的范围值,如果某些记录暂无法预测范围,可以创建maxvalue分区,所有不在指定范围内的记录都会被存储到maxvalue所在分区中,并且支持指定多列做为依赖列,后面在讲how的时候会详细谈到。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TIM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4-7-1', 'YYYY-MM-DD')),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PARTITION P3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6-7-1', 'YYYY-MM-DD')),
PARTITION P4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AS SELECT ID, TIME FROM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