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788|回复: 0

[经验分享] IBM-浪潮之巅第二章 — 蓝色巨人(三)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7-5-26 06: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赶上机械革命的最后一次浪潮
  2.领导电子技术革命的浪潮
  3.错过全球信息化的大潮
  如果要把计算机工业的历史划分阶段的话,那么,1976 年可以作为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没有读完大学的天才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在车库里整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商业化的个人电脑 Apple-I。在硅谷很多公司才创业时因为资金有限,常常租用租金便宜的民房甚至是它们的车库来办公,这几乎是硅谷特有的现象,苹果起家时也不例外。 “蓝色巨人”在这次信息革命浪潮中步子开始并不慢。1973 年从小华生接手 IBM 的新总裁凯利(Frank Cary)在花了大量时间去应付美国司法部提出的反垄断诉讼的同时,密切注视着新技术的发展。对于个人电脑,IBM 观望了几年。这对 IBM 这样一个大公司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前面讲过,IBM 成功的秘诀是保守,它基本上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苹果公司失败了, IBM 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如果前者成功了,IBM 依靠它强大的技术储备完全可以后发制人。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IBM 其 实时第二家做计算机的公司。我们以后还会看到很多大公司用这种办法对付小公司的例子。四年后,凯利决定开发个人电脑。
  也许是不想惹人注意,也许是没有太重视这件事,IBM 没有让它力量最强的华生实验室(T.J Watson Labs) 来做这件事,而是将它交给了 IBM 在弗罗里达的一个十几人的小组。为了最快地研制出一台 PC ,这个只有十几人的小组不得不打破以前自己开发计算机全部软硬件的习惯,采用了英特尔公司 8088 芯片作为该电脑的处理器,同时委托独立软件公司为它配置各种软件。这样,仅一年时间,IBM-PC 就问世了。虽然第一批 IBM-PC 的性能只有现在个人电脑的万分之一,但是,它比苹果公司的 Apple 系列已经好很多了,而且对当时的字处理,编程等应用已经足够了。因此,它很受欢迎, 当年就卖掉 10 万台,占领了四分之三的微机市场。IBM 在和苹果的竞争中真可谓是后发先至。直到今天, IBM PC 还是个人电脑的代名词。
  如果当时问大家以后谁会是个人电脑时代的领导者,十有八九的人会回答 IBM。事实上,当时《时代周刊》就评选 IBM PC 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产品。《华尔街日报》也高度评价了 IBM 的这一贡献。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个人电脑时代的最终领导者是微软和英特尔,而不是 IBM。随着 2005 年 IBM 将个人电脑部门卖给了中国的联想公司,IBM 彻底退出了个人电脑的舞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IBM 的这个结果呢?虽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三个:IBM 的基因,反垄断的后遗症以及微软的崛起。
  先谈谈 IBM 的基因。IBM 无论是在老华生执掌的机械时代,还是在小华生接管的电子时代,它的客户群基本上是政府部门、军方、银行、大企业和科研院校,它从来没有过经营终端消费型产品 (consumer products)的经验,也看不上这类产品。以往,IBM 卖计算机的方式是和大客户签大合同。八十年代的计算机,除非是专业人员,没有人玩得转。因此, IBM 从来将计算机和服务绑在一起卖,至今也是如此。IBM 一旦签下一个大型机销售的合同,不但可以直接进帐上百万美元,而且每年还可以收销售价 10% 左右的服务费。等客户需要更新计算机时,十有八九还得向 IBM 购买。这样,它每谈下一个合同,就可以坐地收钱了。因此,虽然I BM PC 在外面的反应很好,在公司内部反应却冷淡。 IBM PC 第一年的营业额大约是两亿美元,只相当于 IBM 当时营业额的 1% 左右,而利润还不如谈下一个大合同。要知道,卖掉十万台 PC 可比谈一个大型机合同费劲儿多了。因此,IBM 不可能把 PC 事业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1982 年,IBM 和美国司法部在反垄断官司中达成和解。和解的一个条件是,IBM 得允许竞争对手的发展。如果不是 PC机 的出现,这个条件对 IBM 没有什么实质作用,因为过去一个公司要向开发计算机,必须是硬件、软件和服务一起做,这个门槛是很高的。但是,有了 PC 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 IBM PC 的主要部件,如处理器芯片、磁盘驱动器、显示器和键盘等等,或者本身是第三家公司提供的、或者很容易制造,而它的操作系统 DOS 又是微软的。因此,IBM PC 很容易仿制。IBM PC 唯一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 BIOS 是自己的,但是很容易地就被破解了。在短短地几年间, IBM PC 的兼容机入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如果不是反垄断的限制,IBM 可以阻止这些公司使用自己的技术进入市场,或者直接收购其中的佼佼者。但是,有了反垄断的限制后,它对此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方面,自己不愿意下功夫做 PC,另一方面无法阻止别人做 PC,IBM 只好看着康柏 (Compaq),戴尔(Dell)等公司作大了。
  第三个原因也不能忽视,如果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里,IBM 是独孤求败,笑傲江湖,现在它真正的对手比尔· 盖茨出生了。我总是对人讲,盖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拿破仑。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和平年代,不可能出现汗尼拔和凯撒那样的攻城掠池的军事统帅,但是会在商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出现纵横捭阖的巨人,而比尔·盖茨就是科技界的第一人。
  当时 IBM 为了以最快速度推出 PC,连操作系统都懒得自己开发,而是向其他公司招标。 IBM 先找到了 DR 公司(Digital Research),因为价钱没谈好,只好作罢。盖茨看到了机会,他空手套白狼,用七万五千美元买来的磁盘操作系统 (DOS),转手卖给了 IBM。 盖茨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让 IBM 买断 DOS,而是从每台 IBM PC 中收一笔不太起眼的版权费。而且, IBM 和微软签的协议有个很小的漏洞,没有说清楚微软是否可以将 DOS 再卖给别人。盖茨后来抓住了这个空子,将 DOS 到处卖,IBM 很不高兴,告了微软好几次。因为在大家看来这是以大欺小,IBM 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从来没有赢过。(在美国,以大欺小的官司常常很难赢,而且即使赢了,也不可能得到太多的赔偿,因为小公司没有什么油水可榨)。 IBM 原来认为 PC 机赚钱的部分是几千块钱的硬件,而不是几十块钱的软件,后来发现满不是这么回事。由于兼容机的出现,IBM 沦为了众多 PC 制造商之一,利润受到竞争的限制。而所有微机的操作系统只有一种,虽然每份操作系统现在还挣不了多少钱,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显然,微软已经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因此,IBM 决定和微软共同开发微机的新的操作系统 OS/2,共同来开发微机的软件市场。如果是别人,也许就乐于当 IBM 的一个合作伙伴了。但是,盖茨可不是一般的人,他的心志非常高远,他不会允许别人动微机软件这块大蛋糕,虽然此时的微软的规模远没法和 IBM 相比。盖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方面和 IBM 合作开发 OS/2 ,挣了一点短期的钱,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开发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当视窗 3.1 研制出来的时候,微软帝国也就形成了。十几年后,硅谷一位最成功的 CEO 讲,凡是和微软合作的公司,最后都没有好结果。IBM 也许是其中第一个吃亏者。
  应该讲,虽然 IBM 最先研制出今天通用的个人电脑,但是在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信息革命中,IBM 不情愿地成为了落伍者。同时,一个新的霸主微软横空出世。到八十年代末,由于微机性能每十八个月就翻一番,微机慢慢开始胜任以前一些必须要大型机才能做的工作。这样,微机开始危及到大型机的市场。 IBM 出现了严重的亏损,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始大规模裁员。这段时期,是 IBM 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当时有人猜测 IBM 是否会倒闭。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381024-1-1.html 上篇帖子: IBM 推出面向云环境的 Rational 开发工具 下篇帖子: SAP Pinnacle Awards recognize IBM in two categor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