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888|回复: 0

[经验分享] linux系统创建windows启动盘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8 06: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时工作中用到linux的操作命令较多,因此为了方便,就给电脑装了双系统,一般工作的时候,都选择进入linux系统。但是今天有件工作之外的事情需要解决下:创建一个windows启动盘。如果按照往常来说,我会启动windows,然后用xxx工作制作u盘启动工具,傻瓜式的创建启动盘。但是今天不想再重启系统进入windows做u盘的启动盘了。想在想在linux系统中做u盘启动盘。
  之前也接触到在linux中做u盘启动盘的一些博客或其他信息,全部是说用dd命令就可以搞定,之前也试过,dd命令刻录windows的iso文件有问题。系统无法识别刻录出来的启动盘。之前没有深究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天继续这个问题,上网查找解决方案。找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一篇可以正常做启动盘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网址,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url:http://blog.csdn.net/mike8825/article/details/51138575?locationNum=9 感谢 “天外之客”分享。
  博客中也说了,linux的iso都自带mbr,因此dd刻录linux的iso时没有问题,会将mbr一同刻录进u盘中。但是windows的iso文件不自带mbr,所以在linux系统做windows的启动盘的时候,首先需要向u盘中写入mbr信息。之后在将windows的iso内容拷贝到u盘中。这样bios就能正确识别mbr,进而安装windows系统。
  按照上面博客的步骤,我进行了如下操作:
  我的操作系统:ubuntu 17.04
  1.首先检查有没有安装ntfs-3g,看到我已经安装过了.如果没有安装的执行命令: sudo apt install ntfs-3g



$ apt list ntfs-3g            #检查是否安装了ntfs-3g
正在列表... 完成
ntfs-3g/zesty,now 1:2016.2.22AR.1-4 amd64 [已安装]

$sudo apt install ntfs-3g   #如果没有安装,则执行这个命令安装
  2.安装lilo,看到也安装完成了.如果没有安装,执行命令:sudo apt install lilo 进行lilo的安装.



$dpkg -l lilo

期望状态=未知(u)/安装(i)/删除(r)/清除(p)/保持(h)
| 状态=未安装(n)/已安装(i)/仅存配置(c)/仅解压缩(U)/配置失败(F)/不完全安装(H)/触发器等待(W)/触发器未决(T)
|/ 错误?=(无)/须重装(R) (状态,错误:大写=故障)
||/ 名称                            版本                 体系结构             描述
+++-===============================-====================-====================-===================================================================
ii  lilo                            1:24.2-2             amd64                LInux LOader - the classic OS boot loader

$ sudo apt install lilo #如果提示未安装,则进行安装操作
  3.查看U盘的盘符,将U盘的内容备份,之后格式化U盘.格式化程fat32就可以.(可以看到我的U盘格式已经是fat32的了)



$ sudo fdisk -l                #查看U盘的分区

...

Disk /dev/sdb: 7.3 GiB, 7784628224 bytes, 15204352 sectors
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48156368
设备       启动   Start     末尾     扇区  Size Id 类型
/dev/sdb1  *    1347328 15204351 13857024  6.6G  c W95 FAT32 (LBA)
  可以看到我的U盘的盘符是/dev/sdb



$ sudo mkfs.vfat /dev/sdb1        #格式化U盘,前提是U盘被正确卸载
mkfs.fat 4.0 (2016-05-06)
  我用上方的命令格式化了U盘为fat32的格式.
  4.在u盘中创建mbr(mbr是什么意思,自己搜索吧),我这里使用的lilo



$ sudo lilo -M /dev/sdb mbr           #在u盘中写入mbr
Backup copy of /dev/sdb in /boot/boot.0810
The Master Boot Record of  /dev/sdb  has been updated.
  上方已经提示我创建mbr成功了.下面就是将windows的iso中的内容拷贝到U盘中就可以了.
  5.挂在镜像和U盘,将windows镜像中内容拷贝到U盘中.



$mkdir /tmp/win7
$mkdir /tmp/usb

$sudo mount -o loop cn_windows_7_professional_with_sp1_vl_build_x64_dvd_u_677816.iso /tmp/win7

$sudo mount /dev/sdb1 /tmp/usb

$ df -h                  #查看挂载点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
.....
/dev/loop4      3.1G  3.1G     0  100% /tmp/win7
/dev/sdb1       6.6G  4.0K  6.6G    1% /tmp/usb
  看到我已经挂载了系统,剩下的就是拷贝/tmp/win7中的东西到/tmp/usb中了
  6.拷贝iso文件内容到usb中.



$ cp -rf /tmp/win7/* /tmp/usb           #拷贝到U盘中
$sync           #将内存中数据flush到磁盘中
$sudo umount /dev/sdb1           #卸载U盘
$sudo umount /tmp/win7            #卸载镜像
  现在搞定了.重启电脑,验证劳动成果吧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421979-1-1.html 上篇帖子: tomcat启动失败问题排除及解决办法 Server Tomcat v7.0 Server at localhost failed to start. 下篇帖子: ASP.NET连接数据库时,提示“用户 'sa' 登录失败原因: 未与信任 SQL Server 连接相关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