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823|回复: 0

[经验分享] ORACLE ERP 的前世今生(3)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8-9-25 10: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1993年至2000年:奋起直追,艰难突围
  1988年,SAP的创业者们做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天才”的决定:开发基于C/S架构的R/3系统。4年之后的1992年7月,R/3问世并很快风靡欧洲、席卷美国。在随后的短短几年内,R/3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那些世界500强的企业巨头,包括在IT业界声名显赫的大公司诸如IBM、惠普、微软、苹果、英特尔等等,纷纷上线SAP R/3。
  如今的SAP在其市场宣传中,总是喜欢刻意强调“SAP 是世界500强中80%公司的选择,是财富500强背后的管理大师”。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在上世纪最后十年,信息化革命浪潮滚滚而来,各大公司纷纷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SAP几乎就是唯一的、可能的选择。用SAP的CEO普拉特纳的话说就是:“我们把同行吓得3年动弹不得,放眼望去,市场上还看不见对手”。
  SAP 当时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并奠定了到如今都一直难以撼动的市场老大地位。高端ERP软件的“粘着性”很强,与企业之间用“夫妻关系”来形容毫不为过。如今的世界500强圈子里,除了极少数近10多年才冒出来的“暴发户”,ORACLE要想去那些“老贵族”家里插一脚、当“小三”,谈何容易,何况SAP也根本就不是“糟糠”。
  对于ORACLE的应用产品而言,1992年R/3的问世无异于一场灾难。前ORACLE总裁雷·莱恩曾说“R/3改变了整个竞争格局,我们好像没穿裤子被逮到一样。与SAP相比,我们显得微不足道,我们与SAP之间根本无竞争可言,因为我们几乎从未有与他们一较短长的局面”。
  知耻而后勇。于是ORACLE管理层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从1993到1997年,争取用4年的时差奋力追赶SAP,集中精力投入到打造特色应用软件产品中,以此与SAP展开竞争。为了能够尽快缩短与SAP的差距,ORACLE购买并使用了SAP的产品,一向倨傲不逊,喜欢口出狂言的ORACLE老板拉里·埃里森,甚至也谦虚地承认SAP是自己的老师。
  1993年,ORACLE 决定将过去所有的应用产品重写以适应于C/S架构。当年,发布应用产品 R10,包括财务、制造与人力资源三大部分。财务部分包括:总账GL、应付AP、应收AR、采购PO、订单OE、库存INV、固定资产FA、项目会计(project account);制造部分包括:工程ENG、清单BOM、物料计划MRP、主计划MPS、能力计划CAP、在制品WIP;人力资源部分:人事管理Employee、工资册Payroll。尽管R10实际尚无力与SAP竞争,但从企业核心业务应用角度来看,产品的规划设计至少看起来已经相当完整,这为产品的市场推广及以后的完善与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3年,ORACLE曾经的市场销售“状元”,一度曾负责ORALCE内部所使用的“电话销售管理系统”开发并在公司危难时刻离开的汤姆·西贝尔,创建“Siebel 系统公司”,主推CRM产品(西贝尔看来一直是对自己在ORACLE曾搞过的产品念念不忘)。公司迅速壮大,后来成为ORACLE的一个强劲对手,年营收曾高达16亿美金,并最终在2005年被ORACLE收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另外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应用软件公司“金蝶”成立,也是从财务软件开始做起。截至2008年,其年营收约1.25亿美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在应用软件市场相形见绌不同的是,ORACLE在数据库市场正高歌猛进,埃里森发誓要将其竞争对手Sybase、Informix赶尽杀绝。SAP R/3的火爆间接地也促进了ORACLE数据库的销售,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一度还是相当的融洽。对于ORACLE的应用软件产品,SAP表现得不以为然、不屑一顾。虽然也受到来自IBM数据库DB2的有力竞争,但ORACLE数据库很快就获得了王者地位,在高端数据库市场几乎占有50%的份额,这为ORACLE带来了滚滚财源。
  1995年,ORACLE应用产品R10SC(smart client application)发布。1996年,ORACLE开始实施其应用产品的JAVA战略,30多个模块全部实现JAVA使能。1997年,ORACLE应用产品R10.7NCA 套件(network change architecture)发布,此时已经大约包含35个应用模块,涉及财务、人力资源、制造、供应链等所有企业核心业务范畴。
  与大多数应用软件开发公司一样,ORACLE也是一边开发、完善其产品,一边在市场上推广、销售。此时的SAP已逐渐感受到来自ORACLE的竞争威胁,1996年SAP在中国华为项目上输给ORACLE就是案例之一,其后,又在美的、中兴等项目上相继失利于ORACLE。SAP此时开始公开与ORACLE翻脸交恶,并宣布在其ERP销售中将主要向客户推荐IBM的DB2数据库产品。
  边开发边销售的产品战略,虽有尽早抢占市场先机、增加销售收入,并依靠客户应用发现产品漏洞、促进产品完善的好处,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产品的功能与质量有欠缺、客户使用体验差、投诉抱怨多、市场口碑不佳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掌握、处理不好,甚至可能会毁掉产品自身的前途。在这方面,ORACLE也不能例外。更为糟糕的是,由应用产品所引发的问题,逐步演变成了ORACLE公司内部高层之间的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
  1994年,埃里森指派年轻的罗恩·沃尔负责应用软件开发,但公司其他高层如负责市场销售的雷·莱恩,负责咨询服务的罗伯特·肖,以及董事会的一些人反对埃里森的这一决定,理由是他们认为罗恩·沃尔不懂应用软件。而不太善于团队合作、有些书生意气的罗恩·沃尔,则仗着有埃里森的撑腰,几年来又一直与运营团队针锋相对。
  从市场销售、咨询实施的角度考虑,运营团队希望在自家产品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要么开发部门优先提供能够集成第三方公司优秀产品的接口软件(即所谓“最佳配置方案”),要么开发部门能对自家产品开发、完善的进度期限能给出尽可能早的明确承诺,以帮助消除客户怨气,为市场灭火。而从产品开发管理角度考虑,由于ERP产品体系十分庞大而复杂,罗恩·沃尔坚决不愿意就应用产品的开发进度与完成期限作出明确承诺,也不愿意多花费宝贵的开发资源为第三方产品作嫁衣裳。于是,开发团队与运营团队之间的矛盾、争吵就不可避免、越演越烈。
  有意思的是,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大大改善,本来就对应用产品开发不甚感兴趣,此时正热衷于开飞机、玩帆船的埃里森,对开发团队采取了明显“袒护”的态度。在他看来,开发人员的职责就是提供产品,销售人员的职责就是卖出产品。“不要回来告诉我,你卖不出去。如果客户不买,那么他们就是傻瓜”。面对运营团队的责难与不满,埃里森甚而至于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掏出自己的银行存折翻了翻,然后对在座的人说“我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我有足够的Money,我做得肯定没错”。
  历史的发展轨迹常常是诡异的,胜利者或许是不该受责备的。以今天的眼光回头来看,埃里森的一意孤行,对于ORACLE ERP产品的未来发展,又很难说是“负面”的。有一位ORACLE的长期客户、后来成为咨询公司负责人的马克·法纳姆就坚持认为:罗恩·沃尔不对应用软件开发限定日期的做法是正确的。应用软件非常复杂,在一个地方做改动就可能影响另一功能。销售人员想要产品有更多功能、能够及时出来,那样他们就可以有更多收入。但对于应用软件用户来说,晚半年拿到产品,拿到能正常运转、更稳定的产品,也许更有利,即使这意味着有些功能暂时不到位、产品交付错过日期。
  但客户由于产品功能、质量方面所遭受的痛苦与挫败感也是实实在在的。以国内最早的ORACLE ERP用户“华为”为例,最初使用的头两年,情况是是相当可怖的。莫名其妙的错误、无缘无故的宕机、没完没了的补丁,以及用户忽然间进不去、出不来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公司上下怨声载道,IT部门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以至于最终导致负责IT工程选型与实施的一位创业元老、公司副总裁,在被老板骂得狗血喷头后怏怏地黯然离去。
  1997年底,围绕应用软件业务在ORACLE公司高层之间所引发的政治斗争已经到了“白日化”的地步,鉴于应用软件在市场上的糟糕表现,董事会有人跳出来公开建议:ORACLE要么收购一家竞争对手以壮大应用软件业务,要么干脆将这方面业务全部卖掉。这当然引起了来自开发团队的无比愤怒。以公司总裁雷·莱恩为首的运营团队则公开指责罗恩·沃尔无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应用软件根本是个败笔,并向埃里森“逼宫”:要么让罗恩·沃尔出局,另换他人,要么我们就辞职。
  斗争的最后结果以埃里森将公司总裁雷·莱恩及其他反对者通通逐出公司为收场。埃里森从此开始关心并亲自掌管起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并敏锐地提出了“应用产品转向B/S架构、全面实现互联网应用”的创新设想。应当说,以罗恩·沃尔为首的开发团队并没有辜负老板的“知遇之恩”,产品开发与完善进度明显加快,产品的市场表现开始逐步变得亮丽。多年以后,对于罗恩·沃尔曾经受到的***与屈辱,埃里森还在替他打抱不平:“雷称罗恩为笑料,这不仅与事实不符,而且说的是外行话,有失公允。罗恩建造的应用软件管理着全球近1.5万家公司,仅次于SAP”。
  1998年,ORACLE应用产品R11 套件面世。到98年4月,已经有大约1300个客户。到98年10月,ORACLE发布CRM3.0,并实现ERP与CRM产品的高度集成。也是在这年,ORACLE ERP 的在线商务应用(business On line)与移动商务应用(Mobile APPS)得以成功实现。这两款应用亦即多年后国内有人热炒的ASP、移动ERP。
  1999年4月,ORACLE 开始对于其“业界第一款完全基于互联网应用的 11i 电子商务套件”进行预发布,面对电子商务潮流,ORACLE开始下手把自己塑造成新时代的领袖。同年11月,ORACLE经营的B2B电子交易市场ORACLE EXCHANGE 正式开张,继赢得三大汽车商(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的网上交易市场Covisint 的大单之后,ORACLE又赢得不少虚拟市场的生意。
  需要顺便一提的是,也是在1999年末,IBM公司决定将企业应用软件部门分拆出去,全面退出。按照郭士纳在其自传中的说法:IBM在先前的12年中,用于应用软件开发和并购的投资是200亿美金,但利润回报却是大约负增长70%。IBM一度曾考虑并购SAP。看来,应用软件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的,也不是财大气粗就能搞定的,连IBM这个蓝色巨人最后都选择了知难而退。而在今天,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道IBM曾经搞过什么应用软件(据说主要是有关生产制造方面的)。
  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ORACLE付出极大努力在尽力追赶SAP,但从ERP市场的总体份额来看,仍不足SAP的三分之一。埃里森为其对ERP市场曾经的漠视付出了代价。2001年,埃里森在一次公开讲演中曾说道“我几乎十年时间没有关注应用软件。我非常幸福地看到数据库的起步与飞翔。后来我认识到,我从未见过我们的应用软件。作为首席执行官而没有见过自己的某种产品,这令我很惊讶。对于没有尽早以应用软件为核心,我感到遗憾吗?绝对遗憾。要是早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就好了,我犯了许多错误”。
不过,平心而论,ORACLE能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打败诸多竞争对手,一跃而居于应用软件世界第二的位置,尽管与SAP仍有不小差距,但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成绩。难怪那位作为ORACLE应用软件创始人的杰夫·沃克,在被迫离开公司多年之后重提旧事,仍抑制不住地感到骄傲与自得:“仅在6年时间里,ORACLE就从一个不入流的角色发展成应用软件行业的领头羊,尽管SAP有R/3,但在应用软件市场上,他们并没有达到高不可及的程度,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到象ORACLE那样成功”。或许可以说,ORACLE 应用软件产品后来的成功,杰夫·沃克在最初的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就已经为之植入了最重要的成功“基因”,昔日他植下的“幼苗”已长成大树,他有理由为之骄傲。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601214-1-1.html 上篇帖子: oracle中kill session的方法 下篇帖子: Oracle BIEE Connectivity Errors in Linu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