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828|回复: 0

[经验分享] 将Komodo Edit打造成Python开发的IDE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5-4-25 0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Komodo Edit打造成Python开发的IDE
Komodo Edit是ActiveState Software发布的一个非常不错的编辑器, 免费, 更重要的支持python/perl/ruby的code completion, 还能在 editor 中能提示代码有没有问题. 和收费的Komodo IDE 相比, 少了run/debugging/code outline/正则表达式工具的功能. 关于code 的outline功能, 可以使用插件解决, 见后面的补充!
特别提一下, Komodo Edit智能提示相当棒, 对于单个py文件的编辑, 我首选komodo. Eclipse-pydev, 因为是基于workspace的, 编辑单个文件显得太重量级了, 不过仍是我开发项目的首选.
==============================
基本配置
==============================
在菜单Edit/Perferences配置
一, Code Intelligence
  1. 默认的Calltip显示窗口和行数都太小了, 可以调的大一些.
  2. API Catalogs, 选中相应的第3方类库后, Komodo就生成相应的calltip数据库, 供将来使用.
二, Smart Editing
  1. 选中Enable soft characters, 这样就会自动关闭括号
  2. 选中Syntax checking, 因为 Komodo Edit没有相应的debug功能, 所以这个选项一定要开启
三, Language/Python
  1.增加cpython解释器的路径, 而不能ironpython或jython. 只有这样, komodo才能支持python的智能提示.
四, Severs
  Komodo Edit没有像Komodo IDE那样集成subversion等工具, 但Komodo Edit还是支持FTP/SCP等网络访问方式.

   
==============================
集成run/debug功能
==============================   
个人觉得没有debug还能将就, 如果不能集成run的话, 写程序就不顺手了. 下文介绍如何将 Komodo  Edit打造成Python开发的IDE.
一, 如何在toolbox sidebar和 Menu bar上, 增加run python命令
方法是: 通过点击菜单View/Tabs & Sidebar显示toolbox Sidebar, 在toolbox Sidebar中右击菜单增加Custom menu, 比如Python_Run. 然后在其下再增加command. 下面是2个自定义的命令, 还可以为自定义的命令指定快捷键.  
1, CPython_output
Command C:\Python27\python.exe  "%F"
Start in: C:\Python27, 这个必须填写全路径
Run in: Command output tab , 将输出重定向到 Komodo 的output tab页
其实 Komodo 将自定义的命令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如下的目录中, 所以备份出来.
存放的路径为: %USER_HOME%\Application Data\ActiveState\KomodoEdit\6.1\tools
二, 上面1个命令是run命令, 如果要debug python, 最好使用 winpdb, 它既有Console版也有GUI版, 我暂时没有使用
http://winpdb.org
http://code.google.com/p/winpdb/wiki/DebuggingTutorial
用上面的方法, 也可以将winpdb集成到 komodo edit中.

========================
2011年12月更新:
========================
Komodo Edit 没有代码的outline功能, Komodo IDE有类似的功能. 不过没有关系, 下载 NST 插件, 代码 outline 的功能比 Komodo IDE 自身的强多了, 插件安装和firefox装插件方法一样.
NST - New Source Tree
http://community.activestate.com/xpi/nst-new-source-tree
安装后, 在菜单 view/sidebars下就多了一个NST source bar.
Komodo的Find功能也令人耳目一新, 有2个使用Find的方法:
1. Ctrl+F, Find 对话框, 可以在当前文档/所有打开文档/指定目录中查找内容字符串. 结果显示在Find Result的 靠底的tab页, 在Find Result tab上还可以上锁, 上锁后这个find 结果就一直保存着. 另外, 还有一个再搜索的文本框, 这样我们可以在结果中, 进行更精确的搜索.
2. Komodo 菜单 View/Toolbars/Open&Find, 这个工具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定位文件/代码, 很好用的. Open下拉框列出了着当前文件所在目录的所有文件, Find 中输入要Find的字符串, 按回车后, 高亮显示找到的字符串, 再回车, 可以遍历找到的字符串.
========================
2012年8月27日更新:
========================
Komodo 7也已经release了, 基于Mozilla 7.0. 比较喜欢的地方是:
1. 内置Klint插件了, 这样就多了一个 syntax checking status panel, 能集中显示所有的语法错误了. 之前版本,看上一个或下一个错误.
2. 左右side bar可以合在一起了, 能剩一些空间给editor.
========================
总结几个有用的插件
========================
1.NST, source outline
2.Uploader, sycn local to remote easily
3.Remote Drive Tree, provides another place side bar
4.MoreKomodo, Text enhancments, favorites files and dir
5.Svn-K, svn bind to tortoisesvn, 需要配 tortoisesvn的安装目录
6.Perfect Python, Perform PEP 8 and pyflakes checking
7.Oracle Database Explorer
8.MySQL Database Explorer.
  9.javascript shell插件--Komodo developer extension
  http://community.activestate.com/node/1824
  这个插件有一个javascript shell, 可用来调试js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60457-1-1.html 上篇帖子: Python中时间的处理之——timedelta篇 下篇帖子: python数据类型详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