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212|回复: 0

[经验分享] 征服 Redis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8-11-7 07: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约一年多前,公司同事开始使用Redis,不清楚是配置,还是版本的问题,当时的Redis经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连接爆满且不释放。印象中,Redis 2.4.8以下的版本由于设计上的主从库同步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问题,不知是否确为这个Bug所致。但从那以后,我就很少敢去尝试使用Redis。曾想转投MongoDB,但公司同事给我的回复是,由于MongoDB宕机,数据丢失,公司损失惨重。于是,我一直停留在Memcached使用范畴,且用的还比较一般。
  由于前段时间使用Kestrel,同时要操作Memcached及时更新缓存,又要操作database,持久化数据。 貌似Redis既可以当Cache又可以当Queue!于是,今天开始研究Redis
  相关链接:
  征服 Redis
  征服 Redis + Jedis
  征服 Redis + Jedis + Spring (一)—— 配置&常规操作(GET SET DEL)
  征服 Redis + Jedis + Spring (二)—— 哈希表操作(HMGET HMSET)
  征服 Redis + Jedis + Spring (三)—— 列表操作
  一、Redis简要介绍
  Redis ——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可以直接理解为远程字典服务,也就是基于Key-Value模式Memcached+Database Persistence。
  如果真要把Redis与Memcached进行对比,参考下图:
  使用Memcached,让我感触颇深的是Object Size的问题,由于SQL未作优化直接映射对象,导致缓存对象大于1MB,Memcached就抛了异常。而Redis默认缓存对象512MB,最大支持1GB。至少在缓存对象时,可以有更大的伸缩空间了! 此外,是数据类型。Memcached比较简单,而Redis可以支持更多复杂的数据类型,如HASH、SET、SortedSet等等。
  PS:Memcached是在Server端实现的ShardingRedis没有对应的实现,据说3.0系列开始支持,不过这话貌似说了2年之久。
  二、安装
  Redis装起来,实在是过于简单,让我几乎“无从下手”。因为连“configure”文件都不需要,你只需要做个“make”就好。
  在这里下载Redis最新版,这里用Redis 2.4.16
  下载&解压:
  Shell代码

  •   wget http://redis.googlecode.com/files/redis-2.4.16.tar.gz
  •   tar zxvf redis-2.4.16.tar.gz
  Redis可以解压至任何目录,一个make安装即可获得执行、配置文件。
  安装(这里将redis解压到/opt/目录下):
  Shell代码

  •   cd /opt/redis-2.4.16
  •   make
  make之后,我们会得到以下可执行文件:

  •   redis-server:Redis服务器的daemon启动程序
  •   redis-cli:Redis命令行操作工具。或者通过telnet进行纯文本协议操作
  •   redis-benchmark:Redis性能测试工具,测试Redis在你的系统及你的配置下的读写性能
  上述文件位于src目录下。
  我习惯性的执行了make install,貌似我需要的可执行文件,安装到了/usr/local/bin
  引用
  # make install
  cd src && make install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opt/software/redis-2.4.16/src'
  MAKE hiredis
  make[2]: Entering directory `/opt/software/redis-2.4.16/deps/hiredis'
  make[2]: Nothing to be done for `static'.
  make[2]: Leaving directory `/opt/software/redis-2.4.16/deps/hiredis'
  MAKE linenoise
  make[2]: Entering directory `/opt/software/redis-2.4.16/deps/linenoise'
  make[2]: “linenoise_example”是最新的。
  make[2]: Leaving directory `/opt/software/redis-2.4.16/deps/linenoise'
  MAKE hiredis
  make[2]: Entering directory `/opt/software/redis-2.4.16/deps/hiredis'
  make[2]: Nothing to be done for `static'.
  make[2]: Leaving directory `/opt/software/redis-2.4.16/deps/hiredis'
  LINK redis-benchmark
  LINK redis-cli

  Hint: To run 'make test' is a good>  mkdir -p /usr/local/bin
  cp -pf redis-server /usr/local/bin
  cp -pf redis-benchmark /usr/local/bin
  cp -pf redis-cli /usr/local/bin
  cp -pf redis-check-dump /usr/local/bin
  cp -pf redis-check-aof /usr/local/bin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opt/software/redis-2.4.16/src'
  这样,就不用我拷贝文件了。 意外收获!
  此外,还会得到一个默认的配置文件——redis.conf
  最好,把它拷贝到固定的目录下,例如:/etc/redis/目录下!
  Shell代码

  •   mkdir /etc/redis
  •   cp redis.conf /etc/redis
  然后,我们就可以在任何路径下,直接启动Redis了!
  三、运行
  运行Redis:
  Shell代码

  •   redis-server /etc/redis/redis.conf
  引用
  [1958] 13 Aug 16:18:24 * Server started, Redis version 2.4.16
  [1958]13 Aug 16:18:24 # WARNING overcommit_memory is set to 0! Background save may fail under low memory condition. To fix this issue add 'vm.overcommit_memory = 1' to /etc/sysctl.conf and then reboot or run the command 'sysctl vm.overcommit_memory=1' for this to take effect.
  [1958] 13 Aug 16:18:24 * The server is now ready to accept connections on port 6379
  [1958] 13 Aug 16:18:24 - 0 clients connected (0 slaves), 717544 bytes in use
  四、测试
  通过客户端命令redis-cli访问Redis
  引用
  # redis-cli
  redis> set name zlex
  OK
  redis> get name
  "zlex"
  进行数据测试:
  Shell代码

  •   redis-benchmark -l
  这个测试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你Ctrl+C:
  ====== PING (inline) ======
  10000 requests completed in 0.12 seconds
  50 parallel clients
  3 bytes payload
  keep alive: 1
  99.31%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631698-1-1.html 上篇帖子: 最大的Redis集群:新浪Redis集群揭秘 下篇帖子: 浅谈Redis与MySQL的耦合性以及利用管道完成MySQL到Redis的高效迁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