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104|回复: 0

[经验分享] API设计原则(觉得太合适,转发做记录)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8-1-6 1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PI设计原则
  对于云计算系统,系统API实际上处于系统设计的统领地位,正如本文前面所说,K8s集
  群系统每支持一项新功能,引入一项新技术,一定会新引入对应的API对象,支持对该
  功能的管理操作,理解掌握的API,就好比抓住了K8s系统的牛鼻子。K8s系统API的设
  计有以下几条原则:
  1.
  所有API应该是声明式的。
  正如前文所说,声明式的操作,相对于命令式操作,对于重复操作的效果是稳定的,这对于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或重复的分布式环境来说是很重要的。
  另外,声明式操作更容易被用户使用,可以使系统向用户隐藏实现的细节,隐藏实现的细节的同时,也就保留了系统未来持续优化的可能性。
  此外,声明式的API,同时隐含了所有的API对象都是名词性质的,例如Service、Volume这些API都是名词,这些名词描述了用户所期望得到的一个目标分布式对象
  2.
  API对象是彼此互补而且可组合的。
  这里面实际是鼓励API对象尽量实现面向对象设计时的要求,即“高内聚,松耦合”,对业务相关的概念有一个合适的分解,提高分解出来的对象的可重用性。
  事实上,K8s这种分布式系统管理平台,也是一种业务系统,只不过它的业务就是调度和管理容器服务。
  3.
  高层API以操作意图为基础设计。
  如何能够设计好API,跟如何能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好应用系统有相通的地方,高层设计一定是从业务出发,而不是过早的从技术实现出发。
    因此,针对K8s的高层API设计,一定是以K8s的业务为基础出发,也就是以系统调度管理容器的操作意图为基础设计。
  4.
  低层API根据高层API的控制需要设计。
  设计实现低层API的目的,是为了被高层API使用,考虑减少冗余、提高重用性的目的,低层API的设计也要以需求为基础,要尽量抵抗受技术实现影响的诱惑。
  5.
  尽量避免简单封装,不要有在外部API无法显式知道的内部隐藏的机制。
  简单的封装,实际没有提供新的功能,反而增加了对所封装API的依赖性。
  内部隐藏的机制也是非常不利于系统维护的设计方式,例如PetSet和ReplicaSet,本来就是两种Pod集合,
  那么K8s就用不同API对象来定义它们,而不会说只用同一个设计理念
  ReplicaSet,内部通过特殊的算法再来区分这个ReplicaSet是有状态的还是无状态。
  6.
  API操作复杂度与对象数量成正比。
  这一条主要是从系统性能角度考虑,要保证整个系统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性能不会迅速变慢到无法使用,那么最低的限定就是
  API的操作复杂度不能超过O(N),N是对象的数量,否则系统就不具备水平伸缩性了
  7.
  API对象状态不能依赖于网络连接状态。
  由于众所周知,在分布式环境下,网络连接断开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因此要保证API对象状态能应对网络的不稳定,API对象的状态就不能依赖于网络连接状态。
  8.
  尽量避免让操作机制依赖于全局状态,因为在分布式系统中要保证全局状态的同步是非常困难的。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432170-1-1.html 上篇帖子: 容器不会取代OpenStack,但二者如何深度整合?(转载) 下篇帖子: 系统检测工具s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