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153|回复: 0

[经验分享] 关于企业应用SAP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9-2-3 06: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分析与管控,长久以来一直是困扰企业特别是国内企业的一个管理难点。首先,一般来讲企业规模大、人员多、产品生产周期长、规格与品种多、产品层次多层层结转、以及质量判定因素对成本核算过程的影响等等,给成本管理者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与工作量;其次从成本管理的模式上,受我国企业长期以后成本核算与对外报送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走入了误区,成本管控更多地表现为成本核算、差异分摊演化出最终所谓的单品实际成本;再次就是成本管理手段的欠缺,成本从数据收集、计算、汇总、分摊基本上通过手工或辅助于EXCEL来完成,没有信息系统来支持成本的过程数据归集与监控。下面,我们先看看企业中现行成本核算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成本核算数据的获取:
  原材料、辅助材料成本投入:车间与仓库提供的存货发出与盘存报表;仅是为收发存报表,很难确认到明细的产品规格与批次;
  其他生产成本:月末汇总计入,如直接生产人员工资等;
  辅助生产成本:统计各个生产车间的水、电、汽等的消耗量; 月末汇总辅助生产车间的当月发生的成本费用;
  制造费用:基于日常财务记账获取。
  完工产量:车间统计完工产量、判废及改判信息报表报送财务部门;辅助生产部门统计本月服务数量及为各车间提供辅助动力服务的数量及成本报表;
  2、成本计算过程与差异分摊、分配、结转
  基于EXCEL汇总、计算与分摊成本;或者是自开发的一些成本系统,数据源自于月末人工输入或批量导入。
  按产品大类基于历史数据与经验按大类设计成本的分摊系数,根据分摊系数分摊产品生产成本以及大宗原燃料采购所形成的差异,形成产品的实际成本。
  根据分摊的结果按产品大类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已销产品销售成本。
DSC0000.jpg

  图一:成本核算现状流程示意图
  3、成本分析
  从上面成本数据归集、计算、差异分摊与结转的过程中,突出体现企业对成本的几个关注点:
   采购环节与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差异分摊,理想状态是要将所有的差异分摊至每一个中间半成品与产成品规格品种上,计算出每一规格产成品的生产实际成本;
   每一规格产成品的详细成本构成的还原,包括生产过程大工序每一层次投入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人工、辅助成本等等;
  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仔细分析一下现在企业所关注的成本核算流程与成本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方式与手段的欠缺:由于所有的成本核算数据全部通过手工方式层层汇总报送,数据的明细度、及时性与准确性是无法保证。成本核算人员可能得到的仅仅是一个汇总数据,而无明细数据,一旦数据出现错误很难发现,数据的核对更加无从谈起。
  缺乏过程成本控制工具:成本核算所需数据只有等到月末才能获得,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人员等到月末才能通过报表汇总方式获取生产经营的各项成本数据,而且大部数据是经过汇总与加工后的;由于缺乏实时、有效、详细的数据支持,财务人员在进行差异分析时只能做到按车间或分厂级别的总体差异分摊,而真正造成差异异动的原因全部被隐藏了起来。
  核算方式方法的缺陷: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成本归集过程,除直接材料以外的大部分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全部按实际成本在账面统计后,月末再基于产量进行分摊。这样根本无法做到对车间作业成本控制水平的评估与监控。
  成本分析的价值偏离:大多数企业决策者与成本管理者对成本的观念还停留在对实际成本计算与分析上,如:基于当期投入与产出算出每一大类产品的实际成本是多少?已销产成品的销售成本是多少?当期销售产品的销售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差距,是赔了还是赚了?成本的还原,最终产成品消耗了多少原材料、外购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材料,投入了多少人工、设备、动力成本,要实现一层层的推导与还原。
  从表象上这些体现大多数企业计算成本、分析的目的与结果。但实际成本对企业生产管理与成本控制并不会起到太多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实际成本的高低,并不能左右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售价,如果市场销售价格是600元/件,企业自己计算出来的成本是650元/件,需要卖650元/件以上才可能有利润,这可行吗?
  其次实际成本的来源,企业生产需要多个生产车间从原材料粗加工、精加工、装配等等这么多道大的工序之后才能形成最终的产成品,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层层结转;而且产成品的构成包括有原材料、辅料、人工、辅助成本、制造费用等等这么多成本要素,基于企业目前手工模式下基于汇总数据月末分摊方式所形成的实际成本能否准确?
  再次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的实际成本是随企业产线设备现代化程度、生产规模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因为一般的成本划分可以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如:折旧、人工工资、大部分制造费用都属于固定成本,不管企业产量多大固定成本变化是非常小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动力等属于变动成本,随着产品产量成同比增长。也就是说,在企业的产能范围之内,产量越大固定成本就会被摊簿,分摊至每一件产品中的成本的固定成本比例就会降低,反之则会提高。如:企业年设计产能为120万件,月产能为10万件。如受市场销售的影响,本月接收订单只有5万件。企业的月固定成本为4千万元,按照企业正常的产能分摊至每一件中的固定成本将是400元/件;但当月如果只生产5万件,则这4千万元的固定成本将会全部摊至这5万件产品中,也就是800元/件,这样算下来每件产品的成本就会增长400元/件。那我们能否将这400元/件的成本转移给客户吗?显然是不能的,市场的价格是透明的。那是扣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吗?当然也是不行的,造成这400元成本的增加是市场的委缩或销售不力所造成,不应当是生产部门的责任。实际这是财务管理理论中最基本的一个量本利分析所阐述的道理。
  那真正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应关注哪些呢?又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带来什么价值呢?
  1、细化成本分析、优化成本构成与过程控制
   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确定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标准价格,规范与计量生产作业标准工时与工时成本以及工艺数据。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同时又可以形成车间作业考核标杆的基础,形成科学、合理的车间作业考核标准,深化企业绩效考核。
   细化到每一个品种、生产工艺每一步骤的成本自动归集,随着生产过程的中每一次投料、工时统计,产品相关的成本可以自动形成成本信息,反映到财务账面中来;
   成本管理人员基于对生产过程信息实时获取并与产品的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各种量差、价差进行分析,找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成本差异的真正原因,基于成本视角针对性地提出对生产过程控制、工艺路线、工人技能、设备状况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真正发挥成本控制、指导与监督的意义。
  2、加强成本计划管理,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 原材料、辅助材料价格波动对最终产品成本的影响有多少?是不是对目前的销售与市场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或预防措施。
   按客户需求定制的产品成本应该怎样快速计算,据以支持定价;由销售人员根据经验拍脑袋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 不同的产品生产企业,基于不同规格与配置不同而且变化较大时,能否按规格与微小型号区分产品的成本;
  通过SAP 管理会计模块与库存模块、生产模块的全面集成,可以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快速发展要求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起面向全企业的成本核算、分析与监控体系:
  SAP为企业在生产成本核算、分析、控制方面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
  产品成本计划:产品标准成本可通过产品标准成本估算功能进行计算。这种标准成本既可用于对企业的仓库存货进行计价,又可用于企业在利润分析中的销售产品进行销售成本计价。此外,还可以确定最低价格界限,由此可以谨慎地向市场推介产品。产品成本计划的模拟功能可以帮助企业评价生产方法的改变对制造成本的影响,并可以估算新产品成本。通过SAP产品成本计划所提供的快速成本估算工具,可以实现:
   对客户定制产品的销售订单成本模拟估算,估算的基础可以为物料的标准成本也可为物料前当最新市场采购价格或上一个月的加权平均价格;
   为设计与工艺部门提供支持,基于不同工艺路线、不同产线与车间、不同配方提供成本测算支持,帮助企业选择最佳工艺路线;
   企业标准成本库的编制工具:基于SAP的产品成本计划所提供的快速测算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制定年度标准成本,在测算过程中基于不同的管理目标与要求,可以进行多版本的比较与分析,方便企业标准成本体系的建立与考核标杆的逐步形成;
   构成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通过产品成本计划所提供的测算功能,可以帮助预算部门基于设定的产品构成结构进行下一年度的生产成本预算。
  成本归集与核算:成本对象控制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要求使用不同的成本对象监控制造订单,如可使用成本收集器按期间进行成本核算,可按制造订单进行核算,还可按销售订单进行成本核算。由于成本核算部分可以和其他业务模块以及财务会计模块集成,成本对象可随时收集发生的产品成本情况,如:物料消耗、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并可以实时进行生产厂产品成本的计算。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系统中的设置确定成本核算的详细程度,并实时地分析各种产品的成本发生。系统中月底后续的计算可用来确定和分析企业生产厂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或标准成本的差异。如下图二所示,基于SAP系统的集成性及成本管理体系,可以促成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从核算向分析与监控的转变,而且随着标准成本管理方法的贯彻与逐步深入,企业基础工作与数据质量的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也将向生产控制、指导监督上转移。
DSC0001.jpg

  图二:SAP 促成企业成本数据归集与成本管理重心的转变
  实际成本还原:在计算出各生产厂的产品实际成本后,产品的公司实际成本还需要通过成本价差还原过程来计算得到。SAP通过独特的增强方式实现对产品的实际成本还原,其基本原理是:物料和物料流的计价可通过标准价格来进行,与此价格的任何差异都被存储入此期间的成本还原数据模型中;当进行月底结账时,通过成本还原增强的运行,本结算期的公司级产品实际成本就能被确定出来,从而实现企业对产品实际成本的核算与分析报告。
  小结:
  SAP为企业提供的不仅是一个一体化的、集成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内部供应链全过程的详细数据的自动集成与汇总;而且,SAP所提供的更是一套最科学、最先进的融汇了当代最先进成本管理理念的成本管理系统:
  1、以成本促管理:建立基于企业自身的设备能力、人员技术水平、工艺路线、生产管理控制水平之下的产品标准成本;为企业评价自身生产管理水平,比较同行业生产成本提供基准,找出差距,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升、设备更新改造、工艺的改进、人员技能的培训,据以降低成本;
  2、变静态成本核算为动态成本监控与分析,可以增强对各分厂成本管理、监控与分析准确性、明晰性及实效性。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的对比分析,找出成本波动的真正原因,制定相应对策,逐步优化与降低企业各分厂的成本构成,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度;成本会计人员将由以往的期末核算成本而逐步转变到每天关注SAP系统中成本实时发生的合理性,找出实际成本偏离标准成本的原因,分析生产成本差异的因素,为生产过程的成本降低提供指导性、决策性建议;如下图三所示,在SAP系统中通过抽样对某一品种的某一个生产订单的差异分析,根据差异的性质分析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据以提出优化措施,从而降低企业内耗,削减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
DSC0002.jpg

  图三:成本管理重在生产过程的分析与优化
  3、考核标准的建立,强化企业绩效管理:SAP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将材料采购差异剥离出生产成本核算过程,剔除了在生产环节中不可控的采购成本,对于各个分厂仅需控制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的制造成本与相关费用。这样建立在标准工艺路线、工艺定额基础上的标准成本可以做为生产车间的考核标杆,一方面使各个分厂真正能够在责权利上相配比;另一方面从成本分析角度,有利于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控制与优化改进。
  4、快速响应客户:通过SAP提供的成本估算模型,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最快的速度对当前企业最新产品标准成本进行估算。比如当原材料价格、辅助成本、人员工资发生比较大的波动时,可以将这些变化对最终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快速体系出来,一方面可支持销售的快速定价或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应对这种变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5、支持计划与预算管理体系:基于产品的标准成本,展开企业成本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且可以提供基于多种数据基础的不同版本标准成本测算,为企业经营的预算编制提供模拟编制工具。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671043-1-1.html 上篇帖子: 基于事件驱动过程链理论的SAP项目实施 下篇帖子: SAP里删除trace文件的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