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ran421 发表于 2016-11-17 09:31:19

巧用 DB2 递归 SQL

最近项目中需要处理递归,于是想到使用CTE,可是不是很熟悉,google一番后发现了下面这篇精彩的文章, 虽然是针对DB2的CTE,但我想MSSQL应该同理,现美文如下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data/library/techarticles/dm-1010liush/index.html

  转自:


递归 SQL 在 DB2 中通过公共表表达式 (CTE,CommonTable Expression) 来实现。递归 SQL 由递归 CTE 以及对递归 CTE 结果的查询组成。那什么是递归 CTE呢?简言之,如果 CTE 中的 FULLSELECT 在 FROM 子句中引用到 CTE 本身,就是递归 CTE。递归 CTE包含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初始查询  初始查询是 CTE 中对基本表进行查询的部分。CTE 定义中的第一个 FULLSELECT 必须不包含对 CTE 自身的应用,即必须是初始查询。
[*]递归查询  递归查询就是通过对 CTE 自身的引用,从而启动递归逻辑的查询。递归查询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则 :

[*]递归查询和初始查询结果必须包含相同数量的数据列;
[*]递归查询和初始查询结果数据列的、长度等必须一致;
[*]递归查询不能包含 GROUP BY 或者 HAVING 子句;
[*]递归查询不能包含 Outer Join;
[*]递归查询不能包含子查询 (Subquery);
[*]递归查询必须用 UNION ALL 联结。

[*]终止条件  终止条件通常是隐性的,即如果前一次递归查询返回的结果集为空,则终止递归;但是也可以在递归查询中设定终止条件,如限定递归查询的深度等。
  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初始查询,递归查询和终止条件是如何实现一个递归 CTE 的。

   回页首
  工作原理
  以下通过一个描述节点层次关系的实例来说明递归 SQL 的工作原理。
  首先执行清单 1 中的 SQL 语句来建立该实例所用的表和数据。

清单 1. 创建 NODE 表和数据
CREATE TABLE NODE(    CHILD INTEGER NOT NULL,    PARENT INTEGER NOT NULL);    INSERT INTO NODE VALUES(1, 0);   INSERT INTO NODE VALUES(2, 6);   INSERT INTO NODE VALUES(3, 1);   INSERT INTO NODE VALUES(4, 5);   INSERT INTO NODE VALUES(5, 3);   INSERT INTO NODE VALUES(6, 3);   INSERT INTO NODE VALUES(7, 5);   INSERT INTO NODE VALUES(8, 5);
  成功执行清单 1 中的 SQL 后,NODE 表的内容如表 1 所示。

表 1. NODE 表
childparent 1 0 2 6 3 1 4 5 5 3 6 3 7 5 8 5
  则清单 2 中的 SQL 将得出 NODE 表的层次结构。

清单 2. NODE 表层次结构查询
WITH report(parent, child)   AS   (   SELECT parent, child   FROM node   WHERE parent = 0    UNION ALL   SELECT b.parent, b.child   FROM report a, node b   WHERE b.parent = a.child   )   SELECT * FROM report;
图 1. NODE 表层次结构查询递归 SQL 的执行路径图

  图 1 所示为清单 2 中查询的执行路径图。QB3 为初始查询,QB4 为递归查询。
  运行步骤:
  1 . 初始查询返回初始结果集,这个查询返回的就是头节点,如表 2 所示。

表 2. 步骤 1 结果
parentchild 0 1
  2 . 递归查询使用初始结果集作为 report CTE 的内容通过 node.parent = report.child 连接 NODE 表得到下一个结果集,也就是头节点 1 的子节点,如表 3 所示。

表 3. 步骤 2 结果
parentchild 1 3
  3 . 递归查询迭代使用第 2 步的结果集作为 report CTE 的输入,继续连接 NODE 表得到节点 3 的子节点,如表 4 所示。

表 4. 步骤 3 结果
parentchild 3 5 3 6
  4 . 使用第 3 步的结果集继续迭代,取得下一个结果集,如表 5 所示。

表 5. 步骤 4 结果
parentchild 5 4 5 7 5 8 6 2
  5 . 使用第 4 步的结果集连接 NODE 表,返回为空,递归查询终止。最终返回结果为以上所有步骤中得到的结果集的 UNION,如表 6 所示。

表 6. 步骤 5 结果
parentchild 0 1 1 3 3 5 3 6 5 4 5 7 5 8 6 2
  这样就可以清楚的得到图 2 所示的层次结构。

图 2. NODE 表节点层次结构

  理解了递归 CTE 的工作原理 , 我们再用一个更为实际的例子来展示递归 CTE 在有层次关系的数据库表中的各种灵活应用, 看看以往需要通过多次查询和大量应用程序代码才能实现的功能 , 是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递归 CTE 完成的。

   回页首
  层次型数据递归查询应用
  对于层次型的数据,使用递归 SQL 查询十分方便,以下示例将基于如图 3 所示的组织架构图。

图 3. 人员组织结构管理层次结构示例

  首先执行清单 3 中的 SQL 语句来建立表和数据。

清单 3. 创建 ORG 表和数据
CREATE TABLE ORG(    EMPID INTEGER NOT NULL,    EMPNAME VARCHAR(128) NOT NULL,    MGRID INTEGER NOT NULL);    INSERT INTO ORG VALUES(1, 'Jack', 0);   INSERT INTO ORG VALUES(2, 'Mary', 1);   INSERT INTO ORG VALUES(3, 'Tom', 1);   INSERT INTO ORG VALUES(4, 'Ben', 2);   INSERT INTO ORG VALUES(5, 'John', 3);   INSERT INTO ORG VALUES(6, 'Emily', 3);   INSERT INTO ORG VALUES(7, 'Kate', 3);   INSERT INTO ORG VALUES(8, 'Mark', 6);
  此时,ORG 表内容如表 7 所示。

表 7. ORG 表
EmpidEmpnameMgrid 1 Jack 0 2 Mary 1 3 Tom 1 4 Ben 2 5 John 3 6 Emily 3 7 Kate 3 8 Mark 6
  1. 从上往下的查询,列出 Tom 管理的所有员工的名字。对应的递归 SQL 如清单 4 所示。

清单 4. 查询 Tom 管理的所有员工
WITH report(empid,empname)   AS   (   SELECT empid, empname   FROM org   WHERE mgrid = 3   UNION ALL    SELECT a.empid, a.empname   FROM org a, report b   WHERE a.mgrid= b.empid   )   SELECT empname   FROM report;
  执行结果如表 8、图 4 所示。

表 8. Tom 管理的所有员工
EMPNAME John Emily Kate Mark
图 4. Tom 管理的所有员工

  2. 从下往上的查询,列出 Mark 的报告链。对应的递归 SQL 如清单 5 所示。

清单 5. 查询 Mark 的报告链
WITH report(empid,empname,mgrid)   AS   (   SELECT empid, empname,mgrid   FROM org   WHERE empid = 8    UNION ALL   SELECT a.empid, a.empname, a.mgrid   FROM org a, report b   WHERE a.empid= b.mgrid   )   SELECT empname   FROM report;
  执行结果如表 9、图 5 所示。

表 9. Mark 的报告链
EMPNAME Mark Emily Tom Jack
图 5. Mark 的报告链

  3. 使用 level 列控制递归深度。递归 SQL 可能造成循环,在 CTE定义中设置一个 level 列来控制深度,使递归提前终止是常用的避免循环的做法。同时 level 列还可以表明层次结构中的层数。比如修改本例的SQL,加入 level 列,我们可以看到 Jack 共管理了几级人员,对应的递归 SQL 如清单 6 所示。

清单 6. 查询 Jack 管理的层数
WITH report(level, empid, empname)   AS   (   SELECT 0, empid, empname   FROM org   WHERE empname = 'Jack'UNION ALL   SELECT level+1, a.empid, a.empname   FROM org a, report b   WHERE a.mgrid= b.empid   )   SELECT max(level) AS MAX_LEVEL   FROM report;
  执行结果如表 10 所示。

表 10. Jack 管理的层数
MAX_LEVEL 3
  或者我们可以修改 SQL,查询 Mark 的上级以及上上级经理是谁,对应的递归 SQL 如清单 7 所示。

清单 7. 查询 Mark 的上层经理
WITH report(level, empid, empname, mgrid)   AS   (   SELECT 0, empid, empname,mgrid   FROM org   WHERE empname = 'Mark'   UNION ALL   SELECT level+1, a.empid, a.empname, a.mgrid   FROM org a, report b   WHERE a.empid= b.mgrid   )   SELECT level, empname   FROM report   WHERE level > 0;
  执行结果如表 11 所示。

表 11. Mark 的上层经理
LEVELEMPNAME 1 Emily 2 Tom 3 Jack
  4. 汇总。汇总是计算总数,如果我们需要计算 Jack 管理的人员的总数,那只要把 SQL 修改成如清单 8 所示就可以了。

清单 8. 查询 Jack 管理的人数
WITH report(level, empid, empname)   AS   (   SELECT 0, empid, empname   FROM org   WHERE empname = 'Jack'   UNION ALL   SELECT level+1, a.empid, a.empname   FROM org a, report b   WHERE org.mgrid= report.empid   )   SELECT COUNT(*) AS TOTAL_MANAGED   FROM report   WHERE level > 0;
  执行结果如表 12 所示。

表 12. Jack 管理的人数
TOTAL_MANAGED 7
  但是我们如果要计算 ORG 表中所有人管理的人员总数,我们就需要从下往上进行汇总,对应的递归 SQL 如清单 9 所示。

清单 9. 查询所有人管理的人数
WITH report(empid, empname, mgrid)   AS   (   -- 选择 org 表中所有的行,即所有的员工SELECT empid, empname, mgrid   FROM org   UNION ALL   -- 对应前一次结果集的每一行,在新的结果集中为其经理插入一行SELECT a.empid, a.empname, a.mgrid   FROM org a, report b   WHERE b.mgrid= a.empid   )   -- 因为初始查询中每个员工都有初始行,所以最后结果要减去 1   SELECT empid, empname, COUNT(*)-1 AS TOTAL_MANAGED   FROM report   GROUP BY empid,empname;
  执行结果如表 13 所示。

表 13. 所有人管理的人数
EMPIDEMPNAMETOTAL_MANAGED 1 Jack 7 2 Mary 1 3 Tom 4 4 Ben 0 5 John 0 6 Emily 1 7 Kate 0 8 Mark 0

   回页首
  运用递归 SQL 构造测试数据
  递归 SQL 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它可以从一行数据递归产生多行数据。利用这个特性,递归 SQL 还可以用来构造特定类型的测试数据。
  构造连续数据
  假定需要构造一张时间表,包含一天的所有分钟,即表 DAY 有一列为 d_minute , 它的内容应该为:00:00:00 00:01:00 00:02:00 … … 23:58:00 23:59:00
  对应的递归 SQL 如清单 10 所示。

清单 10. 构造连续数据
INSERT INTO DAY   WITH temp(d_minute) AS   (   SELECT TIME('00:00:00') FROM SYSIBM.SYSDUMMY1   UNION ALL   SELECT d_minute + 1 MINUTE   FROM temp   WHERE d_minute < TIME('23:59:00')   )   SELECT * FROM temp;
  初始查询建立初始结果集,即从“00:00:00”开始,递归查询迭代给结果集里的数据一次加上 1 分钟,最终得到一整天的分钟数据。
  构造阶乘数列
  利用递归 SQL 可以非常简便地构造出阶乘数列。清单 11 利用递归 SQL 得出 1 到 10 的阶乘。

清单 11. 构造阶乘数列
WITH temp(LEVEL, RESULT) AS   (   SELECT 1,1   FROM SYSIBM.SYSDUMMY1   UNION ALL   SELECT LEVEL+1,(LEVEL+1)*RESULT   FROM temp   WHERE LEVEL < 10   )   SELECT * FROM temp;
  执行结果如表 14 所示。

表 14.1 到 10 的阶乘数列
LEVELRESULT 1 1 2 2 3 6 4 24 5 120 6 720 7 5040 8 40320 9 362880 10 3628800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在递归查询中加入终止条件,不然 SQL 将无法退出迭代。
  构造分区数据
  假定 TEST 表是分区表,它以 key(integer) 列的值分为 10个区,这 10 个区分别为 0~10000,10001~20000,20001 …… , 90000~10000。现在需要往 TEST表里插入数据,并且希望每个分区都能插入 1000 行数据。可使用清单 12 中的递归 SQL 实现。

清单 12. 构造分区数据
INSERT INTO test   WITH TEMP1 (NUM1) AS   (   SELECT 0   FROM SYSIBM.SYSDUMMY1   UNION ALL   SELECT NUM1 + 1   FROM TEMP1   WHERE NUM1 < 9   ),   TEMP2 (NUM1, NUM2) AS   (   SELECT NUM1, 1   FROM TEMP1   UNION ALL   SELECT NUM1, NUM2 + 1   FROM TEMP2   WHERE NUM2 < 1000   ),   TEMP3 AS   (   SELECT (NUM1 * 10000) + NUM2 AS NUM   FROM TEMP2   )   SELECT NUM AS KEY FROM TEMP3;
  首先 CTE TEMP1 产生 0~9 对应 10 个分区;TEMP2 对应每个TEMP1 的值产生 1~1000 共 1000 行数据;TEMP3 把 NUM1 放大再把两者相加,得到符合条件的数据。在 CTE TEMP2中还可以使用 RAND( ) 函数,产生对应各分区的随机数据。

   回页首
  结束语
  阅读完本文,读者应该能够:

[*]理解 DB2 中递归 SQL 的语法和工作原理;
[*]利用递归 SQL 查询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
[*]利用递归 SQL 构造具有同样属性的测试数据。
  DB2 递归 SQL 为处理层次型数据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使用 DB2递归 SQL,对于特定类型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化应用程序,极大地提高程序运行效率。本文还讨论了递归 SQL在构造测试数据方面的应用,希望能启发读者将这项技术灵活运用到更多新的领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巧用 DB2 递归 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