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logic的集群与配置(一)
一、Weblogic的集群还记得我们在第五天教程中讲到的关于Tomcat的集群吗?
知识补充:
mod_jk 简称JK,是Apache服务器的一个可插入模块,用以为Apache或IIS服务器提供处理JSP/Servlet的能力。
Apache作为一款强大的Web服务器,本身缺乏处理JSP/Servlet的功能,为了能够处理对JSP/Servlet的请求,必须使用JSP/Servlet容器,如Tomcat等。
Tomcat本身也可以作为Web服务器使用,但是其功能远不及Apache强大,所以Tomcat往往作为JSP/Servlet容器使用。
mod_jk实质上是Apache与Tomcat的连接器,并藉此附带提供集群和负载均衡的功能。
两个tomcat做node即tomcat1, tomcat2,使用Apache HttpServer做请求派发。
现在看看WebLogic的集群吧,其实也差不多。
区别在于:
[*]Tomcat的集群的实现为两个物理上不同的tomcat,分别就是两个node,没有总控端,没有任何控制台可言(只有通过比较简陋的http://localhost:8080/manager/html,或者是http://localhost:9090/manager/html)来对每个tomcat节点进行监视(此处只有monitor没有control);
如果我们要布署我们的Web应用,需要分别手工往每个Tomcat的webapp目录里拷贝文件。
[*]Weblogic的集群必须设立一个总控端,可从上图中看出,然后这个总控端我们把它称为AdminServer,然后在其下可以挂weblogic的集群的node,这个node不是物理上不同的两个weblogic,而是不同的domain,我们假设domain1, domain2为两个weblogic的集群的节点。
如果我们要布署我们的Web应用,只需要在总控端布署一次,然后挂在这个总控端下的节点将会自动将我们的web应用发布到每一个节点。
因此,要实现weblogic的集群必须:
[*]安装Weblogic
[*]创建一个AdminServer的domain
[*]在AdminServer上建立集群总控端
[*]分别创建每一个要加入此集群总控端的node,也是一个个的domain
二、创建Weblogic集群前的规划
根据第一节中的内容,我们将我们用于实验的Weblogic规划成3个domain,每个domain都包含有下列的必不可少的属性:
[*]AdminConsole(总控端)
逻辑名
物理名(domain的系统路径)
端口号
计器名(IP)
登录信息(username/password)
[*]Cluster node1(集群节点1)
逻辑名
物理名(domain的系统路径)
端口号
计器名(IP)
登录信息(username/password)
[*]Cluster node2(集群节点2)
逻辑名
物理名(domain的系统路径)
端口号
计器名(IP)
登录信息(username/password)
我们用表格列出我们将要创建的集群中总控端与每个节点的集息:
物理名
逻辑名
端口号
主机名(IP)
登录信息
\bea\user_projects\domains\adminserver
AdminServer
7001
localhost
weblogic/password_1
\bea\user_projects\domains\server1
mycluster1
7011
localhost
weblogic/password_1
bea\user_projects\domains\server2
mycluster2
7012
localhost
weblogic/password_1
规划好了,就可以开始来创建我们的集群了。
三、开始创建我们的Weblogic集群
3.1 创建集群的总控制端(aminserver)
Windows:
Windows下通过菜单->OracleWeblogic->Weblogic Server 11gR1->Tools->Configuration Wizard来启动创建domain的wizard。
Unix/Linux:
Unix/Linux下通过
cd /bea/wlserver/common/bin
./config.sh
来启动创建domain的wizard。
选择“创建新的Weblogic域”,选下一步(下面全部跟着我的操作步骤与界面填选的参数走,所有的用户名啦、密码啦、端口号啦、IP啦,都请根据第一节中的那个表格里的参数填写)
下一步后界面类似,但是是有区别的,注意了哦,不要下手太快了
上面这个配的就叫集群广播地址的界面。
因为集群是通过广播(有unicast和multicast两种)来同步集群中的节点,并且把每个节点中的session通过这个广播地址来进行复制和同步,即主控域不断的时时刻刻的会和它下面的子节点间保持通讯、经常去询问各个子节点的。
[*]名称:可以任意
[*]集群信息传送模式:有unitcast与multicast两种,在11G版本前都是multicast10G后开始支持unicast协议。如果指定了multicast,就必须指定一个“多点传送地址”,此地址和端口都可以采用weblogic默认的。
如果在域环境,还需要在防火墙中配置这个“多点传送地址”与“多点传送端口”,使其在防火墙中被打开,协议为both of tcp and udp。
Look, 右边这块我们把它称为“集群的逻辑拓卜图”。
此处是对每个集群里的节点指定相应的“计算机名/IP”,由于我们的实验是建立在同一台机器上的即纵向集群,因此这步什么都不需要填,直接下一步。
完成后可以启动adminserver
然后通过http://localhost:7001/console来查看我们的集群规划,如下图: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创建一个新的domain并且将且扩展成为了集群的总控制端服务器,同时在这上面我们制作了一个“集群拓卜图”,那么下面要做的就是:
[*]创建该集群拓卜图中的节点1
[*]创建该集群拓卜图中的节点2
3.2 创建集群中的节点(mycluster1, mycluster2)
启动Weblogic的Configuration Wizard
按照普通的域,就是一个普通的域来创建(为了实验方便我们的用户名与密码全部为weblogic/password_1):
[*]user_projects\domains\server1(逻辑名为:mycluster1,端口:7011)
[*]user_projects\domains\server2(逻辑名为:mycluster2,端口:7012)
下一步,下一步,创建,完成。
依上面的相同步骤可以自行创建server2(逻辑名为mycluster2,端口:701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