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eth1
iface eth1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0.162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eth2
iface eth2 inet static
up ifconfig $IFACE 0.0.0.0 up
up ip link set $IFACE promisc on
down ip link set $IFACE promisc off
down ifconfig $IFACE down
address 192.168.0.62
netmask 255.255.255.0
dns-nameservers 222.200.160.1 222.200.160.2
这里eth0是作为manage network(管理网络),eth1是作为data network(数据网络), eth2是作为external network(外部网络).
分别的功能是:管理网络是为了各个节点与控制节点的通信,主要是数据库连接以及认证。数据网络是为了各个实例之间通信。外部网络是为了实例连外部网络存在的。
这是标准的推荐配置。当然我们的配置中有一个不合理的就是所有的网络都放在一个网段(192.168.0.0/24)上面了。因为我们实验室就用一台交换机把所有的机器连在一起。
在https://github.com/mseknibilel/OpenStack-Grizzly-Install-Guide/blob/OVS_MultiNode/OpenStack_Grizzly_Install_Guide.rst 这篇文档中,作者把ovs的安装分成了两个部分,这是因为作者是用eth2来连外网进行下载软件安装的,所以中间不能执行 ovs-vsctl add-port br-ex eth2,一旦执行,eth2就失去了Internet连接。希望这样说大家能懂了。 关于ovs: ovs(openvswitch)是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部件,可能是因为这个不是openstack本来的组件,所以兼容性各方面会有问题,如果大家在安装完重启这个服务启动不来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longgeek大哥的方法:http://longgeek.com/2013/04/20/how-to-properly-install-on-ubuntu-open-vswitch/
如果重启之后 执行ovs-vsctl show 现实版本号,说明就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