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210|回复: 0

[经验分享] memcached相关知识(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8 13: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Memcached一些特性和限制:
  ·在 Memcached中可以保存的item数据量是没有限制的,只有内存足够
·Memcached单进程最大使用内存在32位操作系统上为2G,要使用更多内存,可以分多个端口开启多个Memcached进程
·最大30天的数据过期时间,设置为永久的也会在这个时间过期,常量REALTIME_MAXDELTA60*60*24*30控制
·最大键长为250字节,大于该长度无法存储,常量KEY_MAX_LENGTH 250控制
·单个item最大数据是1MB,超过1MB数据不予存储,常量POWER_BLOCK 1048576进行控制,它是默认的slab大小
·最大连接数默认是1024,通过启动时使用 -c 参数来修改,settings.maxconns=1024 进行查看。
  ·跟空间占用相关的参数:settings.factor=1.25, settings.chunk_size=48, 影响slab的数据占用和步进方式
·memcached是一种无阻塞的socket通信方式服务,基于libevent库,由于无阻塞通信,对内存读写速度非常之快。
·memcached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可以配置多个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应用于分布式的服务非常广泛。
·memcached作为小规模的数据分布式平台是十分有效果的。
·memcached是键值一一对应,key默认最大不能超过128个字 节,value默认大小是1M,也就是一个slabs,如果要存2M的值(连续的),不能用两个slabs,因为两个slabs不是连续的,无法在内存中 存储,故需要修改slabs的大小,多个key和value进行·存储时,即使这个slabs没有利用完,那么也不会存放别的数据。
  ·目前memcached支持C/C++、Perl、PHP、Python、Ruby、Java、C#、Postgres、Chicken Scheme、Lua、MySQL和Protocol等语言客户端。
·memcached本身的服务是用C语言编写的,启动非常简单:
  

  
  二、管理Memcached
  1. 手动启动memcached
   memcached  -d  -m 128 -l 127.0.0.1 -p 11211 -u root
   以root用户,分配128M内存启动memcache
   memcached  -d  -m 128 -l 127.0.0.1 -p 11212 -u root
   在另外一个端口11212启动另外一个memcache实例
  例:
  /memcached/bin/memcached -d -u nobody -m 1024 -p 11210 -l 10.11.12.70 -P /opt/memcached/pid/m11210.pid
  
  2. 重启:先kill -9 掉进程,再执行启动相关参数的memcache
  

  
  三、监视Memcached的状态
Memcached的命令:存储命令set/add/replace/append/prepend/cas
读取命令get=bget?/gets
删除命令delete
计数命令incr/decr
统计命令stats/settings/items/sizes/slabs
使用命令: 使用方法如下:telnet ip 端口,连接到memcached服务器。 退出telnet:quit
输入命令,例如:stats 可显示memcached服务的状态信息。 stats 命令,结果详细解释:
1.  pid: memcached服务进程的进程ID
2.  uptime: memcached服务从启动到当前所经过的时间,单位是秒。
3.  time: memcached服务器所在主机当前系统的时间,单位是秒。
4.  version: memcached的版本号。5.  pointer_size:服务器所在主机操作系统的指针大小,一般为32或64.
6.  curr_items:表示当前缓存中存放的所有缓存对象的数量。不包括目前已经从缓存中删除的对象。
7.  total_items:表示从memcached服务启动到当前时间,系统存储过的所有对象的数量,包括目前已经从缓存中删除的对象。
8.  bytes:表示系统存储缓存对象所使用的存储空间,单位为字节。
9.  curr_connections:表示当前系统打开的连接数。
10. total_connections:表示从memcached服务启动到当前时间,系统打开过的连接的总数。

11. connection_structures:表示从memcached服务启动到当前时间,被服务器分配的连接结构的数量,这个解释是协议文档给的,具体什么意思,我目前还没搞明白。
12. cmd_get:累积获取数据的数量,这里是3,因为我测试过3次,第一次因为没有序列化对象,所以获取数据失败,是null,后边有2次是我用不同对象测试了2次。
13. cmd_set:累积保存数据的树立数量,这里是2.虽然我存储了3次,但是第一次因为没有序列化,所以没有保存到缓存,也就没有记录。
14. get_hits:表示获取数据成功的次数。
15. get_misses:表示获取数据失败的次数。
16. evictions:LRU算法移除的对象数量,用来释放内存。
17. bytes_read:memcached服务器从网络读取的总的字节数。
18. bytes_written:memcached服务器发送到网络的总的字节数。
19. limit_maxbytes:memcached服务缓存允许使用的最大字节数。总的可用储存空间大小 .与我们启动memcached服务设置的大小一致
20. threads:被请求的工作线程的总数量。这个解释是协议文档给的,具体什么意思,我目前还没搞明白。  

  八、Memcached主要启动参数
启动方式:
-d   以守护程序(daemon)方式运行
-u root  指定用户,如果当前为 root ,需要使用此参数指定用户
-P /tmp/a.pid 保存PID到指定文件
内存设置:
-m 1024  数据内存数量,不包含memcached本身占用,单位为 MB
-M   内存不够时禁止LRU,报错
-n 48  初始chunk=key+suffix+value+32结构体,默认48字节
-f 1.25  增长因子,默认1.25
-L  启用大内存页,可以降低内存浪费,改进性能连接设置:
-l 127.0.0.1  监听的 IP 地址,本机可以不设置此参数
-p 11211  TCP端口,默认为11211,可以不设置
-U 11211 UDP端口,默认为11211,0为关闭并发设置:
-c 1024 最大并发连接数,默认1024,最好是200
-t 4  线程数,默认4。由于memcached采用NIO,所以更多线程没有太多作用
-R 20  每个event连接最大并发数,默认20
-C  禁用CAS命令(可以禁止版本计数,减少开销)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140741-1-1.html 上篇帖子: memcached缓存服务器.net开发应用 下篇帖子: 关于memcached out of memory这个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