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780|回复: 0

[经验分享] Virtualbox上面UEFI/GPT安装Archlinux

[复制链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5-11-19 09: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最近又比较无聊了,捣鼓起了Archlinux,可惜啊学识过浅,基本上都是参考的,不过呢由于我的脾气比较倔,非得用VirtualBox,而且呢,还非得用UEFI+GPT引导启动。这之间遇到了很多失败,不过还好终于搞出来了。

    首先明确下如果你想用UEFI+GPT方式,在建立虚拟机的时候必须选择64位的,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不知道,我是试出来的,后来才明白UEFI+GPT只能支持64位系统。还有,建立虚拟的之后设置里面的系统选项卡启用EFI需要勾选。
wKiom1ZK5xjwlgCrAAB97QWo2VA693.jpg

下面就是进入安装了

开始对虚拟机硬盘分区,GPT模式,分三个区,一个给EFI启动,一个/,一个SWAP。
为 UEFI 系统创建 GPT 分区表:
# parted
(parted) mklabel gpt
# quit
分区的时候我没有用Archlinux WiKi上的分区命令。我用的是cfdisk,这个更傻瓜。
# cfdisk
wKioL1ZK60_CSjsMAABIsqlMnZ8300.jpg
New一个大小为512M的作为EFI分区
wKiom1ZK64WQfJOMAABGpR6r3zs459.jpg
更改Type为EFI System
wKioL1ZK7B_j7g61AACEmmDvq44185.jpg

再New一个2.5G大小的分区作为“/”根分区。
更改Type为Linux filesystem。

再New一个2G大小的分区作为SWAP分区。
更改Type为Linux swap。

建好之后应该是这个样子
wKioL1ZK7O3h0xxnAABzDbGhGx8698.jpg
然后别忘了写入保存。
wKioL1ZK7dPzg6SYAABzRpvNXQI151.jpg
wKiom1ZK7YKiBv2UAABx6nsnKE4777.jpg
wKiom1ZK7YOyLAnfAAB2F42XeA8775.jpg

成功之后应该是上图的蓝色字体“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然后再进入parted命令

# parted
(parted) set 1 boot on将efi分区设为启动分区(很多网上的博客没有这一项,如果不设为启动,在后面安装完重启的时候就找不到启动分区了。我也是在这上面耗费了好长时间最后在Archlinux WiKi上面找到了答案。)

然后格式化分区

# mkfs.vfat -F32 /dev/sda1

# mkfs.ext4 /dev/sda2

# mkswap /dev/sda3


然后挂载分区
# mount /dev/sda2 /mnt
# mkdir -p /mnt/boot/efi
# mount /dev/sda1 /mnt/boot/efi
# swapon /dev/sda3

剩下的就是安装Archlinux了,在安装之前先把安装源修改下,因为里面哪个国家的都有,默认使用在mirrorlist最前面的,所以我们需要把中国的放在前面。

#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PageDown PageUp 滚屏,Ctrl+V 向下翻页,Ctrl+Y 向上翻页,Ctrl+w查询,找带China的,Alt+6 复制当前行,Ctrl+u 粘贴,Ctrl+x 退出,保存按Y,回车。
wKioL1ZL4BaiakBgAAEbPiaNEO0830.jpg

开始安装系统

#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安装完后写入分区表
#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切换到新系统
# arch-chroot /mnt
wKioL1ZL4sKyhOWaAAAgipnEs_4256.jpg
看到上图用户已经变成sh-4.3。

执行本地化,编辑/etc/locale.gen,去掉一下几个前面的#号注释,并运行
sh-4.3# nano /etc/locale.gen
    1、en_US.UTF-8 UTF-8
    2、en_US ISO-8859-1
    3、zh_CN.UTF-8 UTF-8
    4、zh_CN GB2312
    5、zh_CN.GBK GBK
    6、zh_CN.GB18030 GB18030

    以上这些根据自己的具体使用情况,一般就选择1、3、4即可。
运行

sh-4.3# locale-gen
wKiom1ZL5ITSpjDxAAAbQwfLwbc241.jpg

创建 locale.conf 并提交您的本地化选项:
Tip: 将系统 locale 设置为en_US.UTF-8,系统的 Log 就会用英文显示,这样更容易问题的判断和处理。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 locale。
sh-4.3#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警告: 不推荐在此设置任何中文locale,或导致tty乱码。

设置主机名和root密码
sh-4.3# echo Archlinux20151117 > /etc/hostname
并在 /etc/hosts 添加同样的主机名:
#<ip-address>        <hostname.domain.org>        <hostname>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Archlinux20151117::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Archlinux20151117sh-4.3# passwd
    Enter new UNIX password: archlinux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archlinux
    passwd: password updated successfully

安装grub启动器,要装EFI版本的。
sh-4.3# pacman -S grub-efi-x86_64 efibootmgr
wKiom1ZL5eLgyGETAAEB_ev2rdg577.jpg

把GRUB装到EFI分区里,这样就多一条GRUB启动项了。
sh-4.3# grub-install --efi-directory=/boot/efi --bootloader-id=arch-grub --recheck
生成grub配置文件,在Grub里加一条启动项。
sh-4.3#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wKiom1ZL6WDwJJW7AABFhWvZ0CI359.jpg

安装完成,卸载,重启。
sh-4.3# exit
sh-4.3# umount /mnt/boot/efi
sh-4.3# umount /mnt
sh-4.3# reboot



至此,Archlinux安装就结束了,其他的配置再继续摸索吧!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141044-1-1.html 上篇帖子: 扩展virtualbox的磁盘空间大小 下篇帖子: 何解决virtualbox中不能打开一个虚拟任务之uuid不匹配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