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477|回复: 0

[经验分享] 无痛搞定LINUX 之 安装ubuntu

[复制链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4-15 16: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有把刀,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搭建一个完整的LINUX编程环境,我们选用来自美帝的ubuntu,建议选择一个LTS的版本,即长期支持版,比如ubuntu-12.04。
第一步,下载一个虚拟平台VMware,网址是https://www.vmware.com/support/
第二步,安装VMware,附一张她的性感照片:
SouthEast.jpg



第三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下载相应版本的ubuntu镜像文件,网址是:
http://www.ubuntu.com/desktop/get-ubuntu/download

好了该有的都有了,下面开始搞一个虚拟机,然后把ubuntu镜像文件装进去。
第四步,在VMware的欢迎页面中点击“Create a New...”,创建一台虚拟机:
Center.jpg


第五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推荐的“Typical (recommended)”:
Center.jpg

第六步,选择采用镜像文件安装,点击“Browse...”,找到你的ubuntu镜像:
Center.jpg

第七步,写入用户名和密码:(这是你将来安装好之后登录ubuntu系统用的)
Center.jpg


说明:这个用户将会在安装ubuntu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相对于超级用户)被自动建立,而且这个普通用户还在一个叫sudoer的文件中被设置了,换句话讲这个普通用户可以执行sudo命令从而临时获得超级用户的权限。
密码则是超级用户的密码。当普通用户执行sudo想要临时获得超级用户的权限时,也需要输入这个密码。

第八步:给你的新虚拟机起个名字,并且选择存放路径(图略)。
第九步:选择系统磁盘大小和分配方式:
Center.jpg

说明:
1,磁盘大小:完全根据你的口味,但你至少要分配5G的磁盘给ubuntu的根目录。
2,分配方式:完全根据你的口味,可以选择一个单一的文件当做虚拟磁盘来使用(single file),也可以选择把虚拟磁盘分开成多个文件存放(multiple files)。
单一文件存放你的虚拟磁盘,需要一次性占用你所指定的物理磁盘的大小(比如20G空间),好处是速度较快。
多文件存放你的虚拟磁盘则相反,无需一开始就占用指定的磁盘大小,而是随着使用的情况自动地为虚拟机增加空间,代价是降低了ubuntu系统读取跨虚拟磁盘文件的速度。

第十步:确认刚刚配置好的虚拟机。(图略)

大功告成!现在,你已经配置好了一台虚拟电脑了,但是还没给这台“裸机”安装操作系统,接下来将你的ubuntu镜像给装上去:把“Power on this virtual machine after creation”复选框选上,点击“Finish”。此时你可以泡杯茶点支烟,静候佳音。

大约一炷香的光景,你会看到类似如下的画面:
Center.jpg

你的ubuntu正在尝试从网络下载资料,如果你家不是百兆光纤,建议轻戳“skip”按钮。

耐心等待几分钟后,机器会自动重启,重启后将出现以下欢迎画面(第一次启动会比较慢)你会看到你的劳动成果,如下:
20140412194301281.jpg

事情就这么成了!现在你已经安装好了ubuntu系统,只需要潇洒地输入在第七步设置的密码,即可享用之。
温馨提示:
如果ubuntu没帮你安装vmware-tools,那你的鼠标也许不能自动在虚拟机和windows之间自由切换,让鼠标出来的快捷键是ctrl+atl,但这样毕竟不方便,安装vmware-tools的方法是:
1、点击vmware的菜单栏中的“VM” è “install VMware tools…”,这时会在虚拟机的桌面上出现一张光盘。
2、双击打开它,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个.tar.gz格式的压缩包,将它拷贝到你平常放下载文件的目录中(比如家目录中的某个地方,我习惯放在/home/vincent/downloads里面,请注意你不要照抄,这里vincent是我的用户名,downloads是我建的一个专门用来存放下载文件的地方,你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操作),然后点击右键解压。
3、然后执行vmware-install.pl文件。因为安装程序需要管理员权限,因此我们需要在命令行模式下用sudo执行它,具体操作步骤是:
a) 按ctrl+alt+t打开一个终端。
b) 将工作目录转到vmware-install.pl所在的地方:比如在我的电脑里就要敲入如下命令:cd  /home/vincent/downloads。(你根据自己的情况改一下路径)
c) 用管理员权限执行它: sudo  ./vmware-install.pl(随后需要输入管理员密码,注意,在命令行中输入的密码是不回显的)
d) 然后开始安装,安装过程中遇到任何提问直接按回车即可。

以上的“温馨提示”其实是有点过时的,只针对那些安装了较低版本的VMware的朋友,如果你安装的是较新的VMware-9.0以后的版本,虚拟机增强工具vmware-tools就会在你安装客户机ubuntu的时候被默认安装,无需担忧了。

又一个温馨提示:
出于安全考虑,POSIX阵营的OS(比如LINUX)一般不推荐直接以root登录并操作,这会被视为一种不专业且粗鲁的行为。
在缺省状态下,ubuntu只能以普通用户登录,如果登录之后需要root权限,则使用sudo来临时获取,但就跟“不是每一瓶牛奶都叫特仑苏”一样,不是每一个普通用户都可以使用sudo,要使得一个普通用户能够通过sudo来获取管理员权限,则必须在配置文件/etc/sudoers中做相应的配置。
在安装完系统之后,系统中只有一个普通用户,就是上面你输入的那个用户,你这个用户是可以用sudo来临时获得管理员权限的,但是如果再新添加一个用户,比如foo,那么这个foo默认情况下是无法使用sudo来临时获得管理员权限的。
接下来,通过配置/etc/sudoers来使foo可以使用sudo,步骤如下:
首先,在命令行中敲入sudo visudo。得到如下图所示界面:
20140412194448890.jpg


然后,在:
root ALL=(ALL) ALL (这一行是原来就有的)
下面手工添加一行:
foo ALL=(ALL) ALL(这是我们自己加的)
这一行就是将用户foo添加到sudoer中。第一个ALL代表所有的主机名,等号后面的(ALL)代表foo可以以任意的用户运行后面的命令,最后一个ALL指的是foo可以用sudo运行所有shell命令。
然后按提示保存(ctrl + o)并退出(ctrl + x)。

所有繁杂的事情完毕,登录后你的ubuntu大概会是这样:
20140412194543687.jpg


为了以后的日子阳光灿烂,我们需要再做这么几件事情:
第一,设置ubuntu的桌面系统为经典GNOME。(这个纯属个人爱好)
第二,配置ubuntu,使之可以上网。
第三,升级vi并稍做配置,使之更好用。
第四,安装man帮助文档,使你在写程序或脚本的时候,随时获得权威帮助。
第五,设置宿主机(windows)和客户机(ubuntu)的共享目录,使你的文件可以在两个OS中自由穿行。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17500-1-1.html 上篇帖子: linux内存管理--Linux中的物理和虚拟存储空间布局 下篇帖子: linux服务配置之网络监控 ubuntu LINU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