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068|回复: 0

[经验分享] [笔记]2012年移动大趋势(下)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6-5-23 1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VisionMobile发布了Mobile Megatrends 2012报告,就九个方面分析移动领域的趋势发展,现笔记如下。
  四、淘金者的工具
  可从App数量可知App的淘金热持续增长。App开发者为应用发现而烦恼,应用商店成为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战场。在Apple App Store和Google Play marker,要进入前50,平均每天下载量要达到25K。通过应用赚钱并不容易。现在应用市场已经成熟,应用需要从产品创新转向市场创新。
  开发者的淘金热触发开发工具的淘金热。Business-2-Developer,开发过程各个环境都有相应的工具。
  1、 在develop & debug,有跨平台开发工具,游戏开发工具
  2、 在准备上市前,有应用分析工具,例如apphance, bugsense
  3、 发布和货币化中,有应用计费,虚拟货物平台,例如bango(移动支付业务)
  4、 零售和发现,例如148Apps,Appware,chomp
  5、 使用反馈,应用分析,例如appannie,google,appfigures
  五、Kindle Fire如何建立平板市场的规则
DSC0000.png   
Kindle Fire发展超出想象,数据如图所示。Kindle Fire和iPad加起来占整个平板市场的72%。他们都涵盖了内容+技术+设备+零售的各个环节。
在媒体内容方面,Apple有14M媒体条目,大部分是歌曲,Amazon有18M媒体条目,大部分是书。他们有各自的发布和销售渠道。
这两个平板商务模式不同:iPad主要是卖设备,靠内容(App)零售补充,Kindle Fire主要是卖内容,靠设备销售补充。也就是说:苹果通过内容来销售设备,Amazon通过设备来卖内容。用户的应用场景也不同,iPad主要针对日常数字生活,而Kindle Fire针对内容消费,由于目标对象不同,这两个平板不形成直接的面对面的竞争关系。而其他的平板,他们的商务模式只是设备,没有辅助和补充,使用场景与iPad雷同,缺乏差异性,由于Apple在技术引领市场,他们被迫在价格上进行竞争。
与普通Android平板相比,Kindle Fire有不一样的商务模式,有差异化的用户场景,而不是技术(Android)上的差异。普通的Android平板只能通过低价格低利润竞争,而这方面由iPad控制。
DSC0001.png   Amazon并不是书店而是在线零售,它非数字商品销售达到60%。是在线销售的领先者。其中有20%-30%的销售是通过推荐,只有16%的销售用户一开始就有明确意图。Amazon有670K的电子书的价位在9.99美金或以下。
  Amazon是销售方面的行家,根据用户的浏览足迹推荐货品,将用户喜欢转化为销量。通过足迹,可以推荐广告、关联合作公司、智能手机应用、补贴设备(例如Kindle 4)。 Amazon为此提供Silk browser,收集用户的点击流(足迹),促进Amazon的核心商务,除了深入智能分析用户行为,还可以在浏览器的UI中放置Amazon的广告,从广告中获益。
  Amazon未来可能发展Amazon品牌的补贴手机,可能将Silk browser授权给OEM,安装在其他设备,以扩张Amazon的影响,Amazon可为这些设备提供补贴。目前,ebook是包含3G data费用,即内容包含数据费用,Amazon有可能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内容。
  六、4屏生态系统的竞争,用户体验跨设备
  2005年关注的是网络,在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上竞争。
  2010年关注的是设备,在应用的数量上竞争,一个设备可有数以千计的应用供安装。
  2015年关注的将是生态系统,在体验一致上竞争,一个生态系统跨多屏。体验一致,包括有社交圈子,开发者生态环境,用户数据一致,服务一致,UI一致,工业设计,统一品牌。Apple给出了很好的范例,从iPod,iPhone,iPad,Mac,Apple TV,提供跨屏的一致体验;而Google(Chrome,Android手机和平板,Google TV)和微软(Windows Office, Windows Phone, Windows 8, Xbox)也有建树。
  平台的竞争将会从应用数量转移到统一体验上,平台会覆盖多屏来接触用户。未来,移动平台仍是Apple和Google为大,网络效益巩固和发展它们的生态系统,锁定用户。微软将成为生态系统老三,但如要从Apple或Google的生态系统中赢得用户仍需漫长艰苦的努力。Facebook将是第4匹马,由减弱原生平台和原生应用商店影响的需求所驱动。
  七、配件是平台差异化争夺的领域
  设备的配件市场繁荣(天桥卖手机壳),增加平台的价值,扩展设备用途(例如dock)。配件和设备互相促进繁荣,和应用一样,加入了网络效益的圈子。
  配件提供差异化,Apple的生态系统包含在生产他们专有的30-pin配件工厂,竞争平台通过不兼容配件,提高用户的黏性。
  八、重塑电信运营商
  现在的手机兼容多种制式,不与电信运营商绑定是在软件领域竞争的需要。运营商的日子不好过了。
  在90年代,商务是基于通信,由运营商控制,包括发布和零售,电话,短信,计费,用户识别,认证,客户优化等整个垂直整合,他们优化规模宏大的网络来提升传输的可靠性。但这些在移动领域发生了变化。
  在00年代,运营商为少数服务(语音、短信、联系人、照像)提供可靠的传输是竞争点。电信运营商的差异在于网络覆盖率,在于网络速度上,关键点在网络。
  现今,可选的、灵活的和个性化服务是竞争点,通过应用商店和web浏览器可提供超过600K的应用。运营商的竞争点在哪里,价格是其一,如果能发展app store,这是其二。事实上,如果进入单纯的价格竞争,都是惨烈的,没有胜利者。
  运营商在核心服务缺乏创新,曾经控制的垂直服务都有替代的OTT服务,用户不再绑定运营商。例如用户ID,可由微博ID,IM ID,Google ID等替代,电话号码不再是通信的唯一标识。
  未来运营商如何发展。运营商将下面3类服务进行扩展。
  1、发布销售渠道:消费者数据挖掘。
  2、服务:提供语音、认证API,扩展传统服务边界(例如VoIP服务,与其流逝,比如自己发展),小额支付。
  3、连接: 无所不在的数据连接,集采设备降低终端价格(设备销售的价格差异化,绑定运营商),在带宽不同上实现价格差异。
  电信传统的KPI是ARPU,已无法适应新的软件竞争需求,而OTT服务的KPI是用户到达率。运营商通过用户ID,计费,呼叫控制,QoS作为软件设计的控制点,学习敏捷产品开发,50%员工将具有软件DNA,50%员工具有传统电信DNA,按新的投资规划回报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九、 语音的未来
  00年到现在,语音服务从电话发展了多种语音应用场景。从单一的用户场景到多种应用场景,包括任何设备之间的通话(skype),语音翻译(Google),语音短信,会议,Push to Talk,用户ID到用户ID的通话,机器到用户,web到Phone,匿名呼叫等等。语音不再与电话绑定,不在与电话号码捆绑,承载从运营商的私网扩展到公众互联网。
  对于功能手机,语音=电话;对于智能手机,语音=应用,语音延伸到网络和其他设备。
  语音是mashup的杀手级API。ifft.com的用户创建了450多种与电话mashup互联网服务。语音服务需要从质量、覆盖率的竞争转向灵活的、多种用户场景的竞争(某种意义也是语音后面app的竞争,根据用户日常所需发展各种应用场景)。某些场景,要求不高,客户可以接受低质量,低价格,通常希望是免费的语音。运营商过度依赖于通过语音的收入,而忽视了间接收入,而在互联网服务中,间接收入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运营商语音服务和一个世纪前的语音使用场景没什么差异,还是拨打电话号码,接通,通话。对语音的重塑将开辟新的市场,将语音从固有的运营商网络中解耦,将释放创造力,发展用户场景和应用。
  相关链接:我的产业生态链和杂谈文章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220650-1-1.html 上篇帖子: 2012年移动应用十大设计趋势 下篇帖子: Visual Studio 20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