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925|回复: 0

[经验分享] stack overflow--技术问答网站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7-7-4 20: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MR6Pwdk9IkauI5B3nZb2Yo3VUAcK6vQfrMpcSMPWqgH0ngqFkup3Gdr3t_s_yZe_UFwkR8c1pboaxhEuY-iwF_nGiUYHajEPMO6Y1kqWvT8aPz7a_T6t3a1vxyTccgKl_UIx1cU-6IP7qjre2ijtq


Stack Overflow是一个与程序相关的IT技术问答网站。用户可以在网站免费提交问题,浏览问题,索引相关内容,在创建主页的时候使用简单的HTML。在问题页面,不会弹出任何广告,销售信息,JavaScript 窗口等。

中文名StackOverFlow类    属网站主要内容IT信息形    式问答官    网http://www.stackoverflow.com/

目录


  • 1 英文词组
  • 2 IT问答网站
  • ▪ 成长经历
  • ▪ 成功原因
  • ▪ 缩写

  
英文词组
编辑
stack overflow
1.堆栈上限溢位
2.栈溢出
Stack overflow
1.堆栈溢出
  
IT问答网站
编辑
  
成长经历

Stack Overflow 由 Jeff Atwood 和 Joel Spolsky 这两个非常著名的 Blogger 在 2008 年创建,7月小范围的进行 Beta 测试,直到 9 月份才开始公开的 Beta 测试。Stack Ov
DSC0000.jpg erflow 面向编程人员群体。到2010年年末,Stack Overflow 单个站点在 Alexa 的Rank 是 160 ,月度独立访客超过 1600 万,每月Page View 超过 7200 万 (refer)。Stack Exchange Network 在 2010 年 5 月接受了来自 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 600 万美元的投资,在 2010 年扩大并完善了整个团队,从三个全职工程师发展到了 20 多人的队伍,搬进了 7500 平方英尺的豪华装修的办公室(当然每个人都坐着1000美元一把的椅子)。
  
成功原因

技术和社区基因
当然可以说是众包(Crowdsourcing)的功劳,但哪一个成功的社区能少了众包的功劳呢?如果实际一点说,不可或缺的因素我想是两个创始人的技术和社区基因。作为两个著名的 Blogger,没有人会质疑 Joel 和 Jeff 在 目标用户(开发人员)需求的精准把握。何况在上线前后,Jeff 通过技术社群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反馈(Joel 倒是似乎第一次做 Web 项目,Fog Creek 主要是软件开发)。此前市场上已经有Experts-Exchange之类的老牌产品,Stack Overflow 则反其道而行之(Anti-Experts-Exchange),作为技术人员,你一定遇到过搜索技术问题到了 Experts-Exchange 网站,但是你发现问题下面并没有合适的解答,仅仅有人提问,但是没有有效的激励回答者则是没有价值的。Stack Overflow 参考 Reddit 等网站的用户激励机制,关注问题质量,其做法是通过威望值(Reputation Point) 与徽章(Badge) 建立起信任评价体系,并且做到对参与者的有效激励。我是否说过技术人员都是"好面子"的?没有,那么现在记住这句话吧。
秉承独特的设计理念
Stack Overflow 绝对没有多余的或是跟风的功能(比如一些不必要的 Social Network 特性)。如果看过 Joel 的书或是订阅他的 Blog,你应该知道他是个相当偏执的家伙,尤其是在产品设计方面,他认为对的事情绝不会妥协,参见他在《软件随想录》中的《别给用户太多选择》以及《用软件搭建社区》等章节。我不知道究竟团队在功能设计上是怎么分工的,但 Joel 一定是毫无质疑的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另外要补充的是,Stack Overflow 重新将"标签"化腐朽为神奇,也是相当值得称道的。
横向的业务扩展模式
Stack Exchange network 采取攻其一点,再进攻其余的方式。在面向开发人员的 Stack Overflow 获得验证并且成功之后,向类似话题领域扩展;然后与不同团队进行合作,逐渐引入更多的主题(比如 Ubuntu、面向物理学的话题等等)。最后,如果把几十个话题合起来,恰好是一个庞大的 -- 论坛。Stack Overflow是否重新"改造"了论坛这个古老的交流模式?
技术?是个关键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作为 Startup,罕见的使用了微软的技术体系进行开发,但也用开源软件。观察 Stack Overflow 所用的技术方案,会觉得是个大杂烩,除了 C# 、ASP 、SQL Server 等,也有 HAproxy、Redis 这些解决方案。 据 Joel 说,效率和成本也还不错。扩展模式上则首选 "Scale Up", 总之,就是有点特别。但是,用户体验相当好,这个是最难模仿的一个地方(另一个是运营套路)。
  
缩写

S.O. (Stack Overflow),此网站浏览者常用的对自己网站的称呼。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390773-1-1.html 上篇帖子: RabbitMQ/JAVA 客户端测试(补:利用线程) 下篇帖子: RabbitMQ 参数们的Power “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