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916|回复: 0

[经验分享] CCNA一些要点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7-7-9 10: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试范围:
    TK640-801(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 640-801 ICND Course Notes)。

    信息单位:
    1Byte=8Bit。

    网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
    Bps=byte per second;
    网络介质Media:传输电磁波用,有铜缆、光缆等;
    协议Protocol:计算机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语言;
    网络操作系统NOS(Network ogenated Systerm):Unix/Linux/Windows系列等;
    IOS:是Cisco建立在Unix基础的操作模式,基于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字符交互模式。

    常见网络:
    局域网(LAN):网速快,规模小(10-10K米范围);
    城域网(MAN);网速适中,规模适中,没有什么优点,淘汰中;
    广域网(WAN):网速慢,规模大(无地域限制,通过ISP遍布全球)。

    网络形式:
    直连网络(Bus Topology):以太网常用;
    环形网络(Ring Topology):令牌环网络常用;
    星形网络(Star Topology):也叫Hub&Spoke网络,最常用的;
    扩展星形网络(Extended Star Topology):星形网络的扩展;
    饱和网络(Mesh Topology):所用路由间都有直连,可靠性好但是造价最高,高端用户的必然选择。

    引起LAN拥塞的可能的原因是:
  太多的主机存在于1个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
  广播风暴;
  多播;
  带宽过低。

    连接设备(Connectivity Devices):
    主要有Model、Hub、Bridge、Switch、Router;他们的作用是把大的网络分成几个小点的网络称之为“网络分段”(Network Segment)简称网段。


    路由器(Router)和交换机(Switch):
    路由器(Router)/交换机(Switch)都运行IOS;
    路由器(Router)/交换机(Switch)就是计算机;
    路由器可以进行数据包的路由(L3),按照数据包的L3包头进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的数据路由;
    路由器可以进行数据帧的路由(L2),按照数据包的L2帧头进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的数据交换。

    在网络中使用路由器(router)的优点:
  它们默认是不会转发广播的;
  它们可以基于协议层L3(Network layer)来对网络进行过滤。

    在网络中使用交换机(switch)的优点:
  能提高LAN的性能,提供给用户更多的带宽。

    网桥(bridge):
    Bridges在某种意义上等同Switch,它们都可以分割冲突域():1个端口即为1个冲突域(它们仍然处在一个广播域,分割广播域的任务一般由router完成);但是Bridge一般只有2~4个端口而Switch可以拥有多达上百个端口所以渐渐被淘汰;

    OSI的产生:
  早期各个网络厂商拥有私有网络,不便于同其他厂商的网络进行通讯;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ISO组织创建了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分层,但是它仍然只是个参考模型而非物理模型;
  OSI参考模型分层化的优点:允许多厂家共同发展网络标准化组件;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防止其中某层的变化影响到其他层牵制整个模型。

    OSI的参考模型:
  L7-L5被统称为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s),详分三层:
    L7应用层(Application):提供用户接口也就是完成应用程序的使用;
    L6表示层(Presentation):按照应用层的要求进行压缩、加密、翻译等操作;
    L5会话层(Session):应用程序间的终端连接和会话建立和控制,分隔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
  L5-L1被统称为数据传输层(Data Flow Layers),详分四层:
    L4传输层(Transport):数据间的传输End-To-End connections,还负责在传输前的数据纠错;
    L3网络层(Network):网络间的协商,用于路由器间的路由选择;
    L2链路层(Data Link):路由协议的建立(根据MAC地址),实行错误检测但是不负责更正;
    L1物理层(PhySical):设备的物理链路连接。

    OSI的封装:
    L7应用层(Application):在数据(Data)前加L7 HDR(APDU);
    L6表示层(Presentation):再在前加L6 HDR(PPDU);
    L5会话层(Session):再在前加L5 HDR(SPDU);
    L4传输层(Transport):再在前加L4 HDR(Segment);
    L3网络层(Network):再在前加L3 HDR(Packet);
    L2链路层(Data Link):再在前加L2 HDR(Frame);后加信息终止符FCS;
    L1物理层(PhySical):转变成Bit流。

    L5会话层(Session Layer):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也就是设备和节点(nodes)之间的会话控制;一般有3种模式:Simplex(单工:只能由某端发送数据给另一端)、Half Duplex(半双工:某端发给另一端时另一端无法发送数据)和Full Duplex(双工:可以两端同时发送数据)。
   
    TCP/IP的模型:
    L7-L4被统称为协议层(Protocol),详分两层:
      应用层(Application):OSI的L7应用层+L6表示层+L5会话层;
      传输层(transport);OSI的L4传输层;
    L3-L1被统称为网络(Network),详分两层:
      Internet服务层(Internet):OSI的L3网络层;
      网络协议层(Network Access):OSI的L2链路层+L1物理层;
    结论:OSI模型是按照数据的变化分层,TCP/IP按照网络的结构分层。


来自为知笔记(Wiz)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391881-1-1.html 上篇帖子: 过滤器 下篇帖子: 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