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677|回复: 0

[经验分享] 华为正在力挺的NB-IoT是什么鬼!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7-7-10 11: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B-IoT,Niubility Internet of Thing,即牛掰的物联网技术。
  关于物联网,小编想从2款很有趣的应用说起。
DSC0000.gif

  这不是在播限制级。这是Nake Labs推出的3D健身镜,这款智能通过3D扫描全身来跟踪您的体型变化。
DSC0001.gif

  这款名为Naked(裸体)的智能健身镜通过对身体的扫描建立3D模型,记录体型变化,并向手机同步APP发送数据,分析您的健身效果。
DSC0002.png

  还有亚马逊那个邪恶的“一键下单”按钮。..
DSC0003.gif

  这个东西叫Dash Button,就是一个可贴在家里的塑料按钮。比如在洗衣机上贴一个,发现洗衣液用完了,按下按钮就下单了,然后快递就嗖嗖来了。 剁手党直呼受不了。
DSC0004.gif

  以上2个物联网应用,都是采用的WiFi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技术很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Zigbee、WiFi、蓝牙、Z-wav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另一类是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即广域网通信技术。
DSC0005.png

  LPWA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等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3GPP支持的2/3/4G蜂窝通信技术,比如EC-GSM、LTE Cat-m、NB-IoT等。
DSC0006.png

  万物互联是大趋势,是发展的必然,各种物联网技术也是梭镖林立。
  面对各种兴起的物联网技术,3GPP主要有三种标准:LTE-M、EC-GSM和NB-IoT,分别基于LTE演进、GSM演进和Clean Slate技术。
  ●LTE-M
  LTE-M,即LTE-Machine-to-Machine,是基于LTE演进的物联网技术,在R12中叫Low-Cost MTC,在R13中被称为LTE enhanced MTC (eMTC),旨在基于现有的LTE载波满足物联网设备需求。
DSC0007.png

  知道LTE UE categories的朋友并不会陌生。为了适应物联网应用场景,3GPP在R11中定义了最低速率的UE设备为UE Cat-1,其上行速率为5Mbps,下行速率为10Mbps。为了进一步适应于物联网传感器的低功耗和低速率需求,到了R12,3GPP又定义了更低成本、更低功耗的Cat-0,其上下行速率为1Mbps。
  ●EC-GSM
  EC-GSM,即扩展覆盖GSM技术(Extended Coverage-GSM)。
  各种LPWA技术的兴起,传统GPRS应用于物联网的劣势凸显。2014年3月,3GPP GERAN #62会议“Cellular System Support for Ultra Low Complexity and Low Throughput Internet of Things”研究项目提出,将窄带(200 kHz)物联网技术迁移到GSM上,寻求比传统GPRS高20dB的更广的覆盖范围,并提出了5大目标:提升室内覆盖性能、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减小设备复杂性、减小功耗和时延。2015年,TSG GERAN #67会议报告表示,EC-GSM已满足5大目标。
  GERAN(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是GSM/EDGE 无线通信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的缩写。GERAN由3GPP主导,主要制定GSM标准。由于早期的蜂窝物联网技术是基于GSM的,所以一些物联网立项都是GERAN进行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蜂窝物联网通信需要进行重新定义,我们形象的叫做“clean-slate”方案,类似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说法,这就出现了NB-IoT。由于NB-IoT技术并不基于GSM,是一种clean-slate方案,所以,蜂窝物联网的工作内容转移至RAN组。GERAN将继续研究EC-GSM,直到R13 NB-IoT标准冻结。
DSC0008.png

  ●NB-IoT
  2015年8月,3GPP RAN开始立项研究窄带无线接入全新的空口技术,称为Clean Slate CIoT,这一Clean Slate方案覆盖了NB-CIoT。
  NB-CIoT是由华为、高通和Neul联合提出,NB-LTE是由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家提出。
  NB-CIoT提出了全新的空口技术,相对来说在现有LTE网络上改动较大,但NB-CIoT是提出的6大Clean Slate技术中,唯一一个满足在TSG GERAN #67会议中提出的5大目标(提升室内覆盖性能、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减小设备复杂性、减小功耗和时延)的蜂窝物联网技术,特别是NB-CIoT的通信模块成本低于GSM模块和NB-LTE模块。
  NB-LTE更倾向于与现有LTE兼容,其主要优势在于容易部署。
  最终,在2015年9月的RAN #69会议上经过激烈撕逼后协商统一,NB-IoT可认为是NB-CIoT和NB-LTE的融合。
  这里引用一段3GPP RAN会议报告关于蜂窝物联网技术的描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 IoT)是未来重要技术,3GPP在R12/R13虽然也有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相关技术,但其基本做法是在既有LTE技术与架构上进行优化,并非针对物联网特性进行全新的设计。 相对于MTC技术优化的做法,蜂窝物联网(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 CIoT)技术项目建议针对物联网特性全新设计,不一定要相容于既有的LTE技术框架。
  为了简单了解物联网标准推进过程,我们举例摘要一下华为的2个提案:
  ●RP-150709 : “Views on specification for a Cellular IoT system in RAN” , Huawei

DSC0009.png

  Huawei认为,如上图所示,既有的移动通信技术如LTE较适用于如智慧城市等需要高速率的应用;一些低速的技术如WiFi等可应用于智慧家庭等;针对其它需要极低速、极低成本、 低功率的应用,如智能读表(Metering)、传感器追踪(Sensor Tracking) 等,这是CIoT技术特别适用的场景,终端数量上也是最多的。
  目前推动CIoT有两大方向: 一个是基于GSM系统持续改进的技术,另一个就是建议全新的(Clean Slate)CIoT 技术设计。
DSC00010.png

  Huawei建议RAN1~RAN4 工作小组都应将CIoT 全新技术纳入工作项目,并尽快将其列为R13工作项目。
  ●RP-151359 : “NB-CIoT – Deployment Scenarios” , Huawei
  这是华为提出的NB-CIoT的三个应用场景:
DSC00011.png

  上图中,左图是CIoT利用GSM载波的来部署,将原本提供GSM服务的部分载波移至给CIoT使用;
  中间图的部署方式是CIoT与既有网络系统独立部署,各自使用独立的频谱,彼此不会互相干扰,是最简单的部署方式,但CIoT需要一段自己的频谱;
  右图是将CIoT与既有的 LTE系统共存,利用LTE频谱边缘信号强度较弱的部分部署CIoT,优点是CIoT不需要一段自己的频谱,缺点是可能发生与LTE系统干扰问题,但是,若CIoT与LTE最旁边的子载波距离200KHz以上的话,CIoT与LTE的共存干扰可被有效控制。
  关于NB-CIoT和NB-LTE的区别,上几张图,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DSC00012.png
DSC00013.png

  物联网技术这么多,撕逼当然很惨烈,除了NB-CIoT和NB-LTE之撕,还有NB-IoT和LTE-M之撕,当然还有3GPP下的蜂窝物联网技术与其它LPWA技术之撕…
  有人说,NB-IoT标准的出现,将撕碎Sigfox和LoRa等技术,因为支持NB-IoT的运营商要比使用Sigfox和LoRa技术的运营商拥有更大的客户群规模。
  Sigfox和LoRa等技术的粉丝们表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NB-IoT还未商用部署,未来好几年时间内技术成本仍会居高不下。这确实是个问题,我家电冰箱才花了699元,如果装一个20美元的通信模块,成了物联网智能冰箱,价格一下涨到730元,我一定不买了,别问我为什么?穷!
  不过,据说通信模块可以降到5美元以下的,我们还是应该期待的。而且,不仅是智能家居(让WiFi去玩吧),物联网的应用场景相当广泛,比如,智能泊车、自行车联网防盗、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建筑、环境监控…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392310-1-1.html 上篇帖子: Atitit 华为管理者内训书系 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 attilax读后感 下篇帖子: 华为二面心得 Take IT Eas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