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724|回复: 0

[经验分享] Centos7 –Team配置

[复制链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12-31 08: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nding vs Team

      在centos7上配置bonding,遇到了不少坑。看了redhat的官方博客后,才知道centos7引入了team driver。
      Centos7之前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是bonding driver来实现链路聚合,实际上bonding适用于大多数应用。Bonding driver的架构是由内核空间完全控制、管理。
      Team driver又是什么呢?team driver不打算复制bonding driver,实际上它是被设计用一整套不同的设计和不同的方法来实现bonding能做到的事,它的这种更灵活、更高效。下面是Bonding和Teaming的feature、performance对比:
wKioL1SiFpehsQTUAAOhByDVJJY998.jpg
wKiom1SiFeOARI5DAAHkYcWmZuc378.jpg

Performance

wKioL1SiFpeRDTbMAAKYIpeLO3w588.jpg
       从redhat官方给出的对比数据来看,team driver无论是从feature还是performance方面都比bonding driver好。现在还不知道team driver的稳定性如何?还有待testing。
      针对现有的bonding配置,如果想从bonding driver转到team driver,redhat官方还是挺人性化的,提供了一个bond2team的命令行工具。


Team配置
       根据redhat官方提供的rhel7 networking guide pdf来配置,写得还是很详细的。
       通过nmtui这个文本界面工具来配置(会直接生成网卡配置文件),这个工具还可以配置bonding,我试了下bond1,每次都要ifup才生效,systemctlrestart network 直接跪了。
在命令行敲入nmtui,首页如下:
wKioL1SiFw3xpYXnAAEinTtQ9zA325.jpg
wKioL1SiFw2Ct6c-AAFkOMMC3T0126.jpg
wKiom1SiFlmxKeh7AAPMYo3ZFCk702.jpg
配置team的时候不能选择mode,这太。。。! 默认是mode0

bond2team派上用场了,哈哈!

wKioL1SiFzvBlVYIAAL_W3bTZfM774.jpg

这个目录下,可以查阅相关的mode配置
wKiom1SiFoeA21l9AAPBSF_yTmg293.jpg



使用team配置mode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iyunv@compute-6 network-scripts]#vim ifcfg-team0     # 编辑ifcfg-team0,修改相应坑,
DEVICE=team0
DEVICETYPE="Team"
BOOTPROTO=none        #生成的时候是dhcp,改为static,不然ip起不来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NAME=team0
UUID=7a9afef2-4aba-463d-a2d5-59fcc1dc885c
ONBOOT=yes
TEAM_CONFIG="{"runner": {"name":"activebackup"}, "link_watch" : {  "name" : "ethtool"}}"   # 添加TEAM_CONFIG内容
IPADDR=172.16.100.6
PREFIX=24
GATEWAY=172.16.100.254
PEERDNS=yes
PEERROUTES=yes
IPV6_PEERDNS=yes
IPV6_PEERROUTES=yes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重启网络





查看team的状态,需要安装teamd这个包
wKioL1SiF_7jPj2UAAItGAOl9nY701.jpg


重启机器后,team0就起不来了。暂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参考链接
http://rhelblog.redhat.com/2014/06/23/team-driver/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39940-1-1.html 上篇帖子: linux下软RAID的实现 下篇帖子: Linux 联网的三种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