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432343 于 2018-2-6 17:22 编辑
Pacemaker对用户的环境没有特定的要求,这使得它支持任何类型的高可用节点冗余配置, 包括Active/Active、Active/Passive、N+l、N+M、N-to-1andN-to-N模式的高可用集群。
(1)Active/Active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故障节点上的访问请求或自动转到另外一个正常运行节点上,或通过负载均衡器在剩余的正常运行的节点上进行负载均衡。这种模式下集群中的节点通常部署了相同的软件并具有相同的参数配置,同时各服务在这些节点上并行运行。
(2)Active/Passive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每个节点上都部署有相同的服务实例,但是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节点上的服务实例处于激活状态,只有当前活动节点发生故障后,另外的处于Standby状态的节点上的服务才会被激活,这种模式通常意味着需要部署额外的且正常情况下不承载负载的硬件,切换存在少量的时间间隔。如图2-2所示。
图2-2 Active/Passive集群架构模式
(3)N+1模式
所谓的N+1就是多准备一个额外的备机节点,当集群中某一节点故障后该备机节点会被激活从而接管故障节点的服务。在不同节点安装和配置有不同软件的集群中,即集群中运行有多个服务的情况下,该备机节点应该具备接管任何故障服务的能力,而如果整个集群只运行同一个服务,则N+1模式便退变为Active/Passive模式,如图2-3所示。
图2-3 N+1集群架构模式
(4)N+M模式
在单个集群运行多种服务的情况下, N+1模式下仅有的一个故障接管节点可能无法提供充分的冗余,因此,集群需要提供M(M>1)个备机节点以保证集群在多个服务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具备高可用性, M的具体数目需要根据集群高可用性的要求和成本预算来权衡。
(5) N-to-1模式
在N-to-1模式中,允许接管服务的备机节点临时成为活动节点(此时集群已经没有备机节点),但是,当故障主节点恢复并重新加入到集群后,备机节点上的服务会转移到主节点上运行,同时该备机节点恢复Standby状态以保证集群的高可用。
(6) N-to-N模式
N-to-N是Active/Active模式和N+M模式的结合,N-to-N集群将故障节点的服务和访问请求分散到集群其余的正常节点中,在N-to-N集群中并不需要有Standby节点的存在,但是需要所有Active节点均有额外的剩余可用资源。如图2-4所示。
图2-4 N-to-N集群架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