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数据库【恢复模式】说起,因为数据库如果恢复模式设置不正确,会导致数据无法还原。
SQL Server 2012对数据库备份和还原与SQL Server 2008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仅对还原时间点选择UI和相关还原选项做了小改动,备份和还原核心没有做变化,这只是个人的掌握和了解,仅供参考,具体还请以官方文档为依据。以下利用SQL Server 2012 SSMS(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做图例演示。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恢复模式分为三种:完整恢复模式、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简单恢复模式。
◆ 完整恢复模式。为默认恢复模式。它会完整记录下操作数据库的每一个步骤。使用完整恢复模式可以将整个数据库恢复到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可以是最近一次可用的备份、一个特定的日期和时间或标记的事务。
◆ 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它是对完整恢复模式的补充。简单地说就是要对大容量操作进行最小日志记录,节省日志文件的空间(如导入数据、批量更新、SELECT INTO等操作时)。比如一次在数据库中插入数十万条记录时,在完整恢复模式下每一个插入记录的动作都会记录在日志中,使日志文件变得非常大,在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下,只记录必要的操作,不记录所有日志,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但是由于日志不完整,一旦出现问题,数据将可能无法恢复。因此,一般只有在需要进行大量数据操作时才将恢复模式改为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数据处理完毕之后,马上将恢复模式改回完整恢复模式。
◆ 简单恢复模式。在该模式下,数据库会自动把不活动的日志删除,因此简化了备份的还原,但因为没有事务日志备份,所以不能恢复到失败的时间点。通常,此模式只用于对数据库数据安全要求不太高的数据库。并且在该模式下,数据库只能做完整和差异备份。
了解了以上数据库还原模式后,一般就应该知道将自己的数据库设置为何种模式了。备份数据库,SQL Server 2008提供了四种备份方式:完整备份、差异备份、事务日志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以上备份文件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时间为【2012-8-4 23:07】,那么,您可以还原到自首次完整备份开始后,至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时间期间的任何一个时间点,这就充分验证上上文讲到的事务日志备份方式(如果后期进行过尾部日志备份,还原时在“要还原的备份集”列表里的最后一行会列出尾部日志记录)。
如果事务日志备份有两次,分别是“事务日志1”、“事务日志2”,那么在还原时去掉“事务日志1”复选框,“事务日志2”也会自动去掉,但只去掉“事务日志2”是允许的,这也充分验证了上文讲到的:“在还原数据时,除了先要还原完整备份之外,还要依次还原每个事务日志备份,而不是只还原最后一个事务日志备份”,不比差异备份可以基于完整备份,只还原最后一次差异备份即可。
图1-3:我【2012-08-04 23:36:53】插入一条数据,【2012-08-04 23:37:44】又做了一次事务日志备份3,然后再将时间点还原到【2012-08-04 23:36:00】,还原后,此时间点后的数据就没有了。
【注意:在还原时会提示数据库正在使用,一般要断开全部连接后,才能进行还原。我一般使用脚本将数据脱机再联机,所有连接将会全部断开】
alter database MyTest set offline with ROLLBACK IMMEDIATE--脱机
alter database MyTest set online with ROLLBACK IMMEDIATE--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