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218|回复: 0

华为选择性并港湾 人才最终决定收购价格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5-5-26 07: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6日,港湾网络与华为技术共同宣布,“就港湾网络转让部分资产、业务及部分人员给华为达成意向协议书并签署MOU(备忘录)。根据MOU,转让的资产和业务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的资产、人员、业务及与业务有关的所有知识产权。”
  对于收购的金额和交易的具体细节,双方发言人均表示,“有关的协议还在洽谈之中,不便披露细节。”

  资本导演的变卖
  一位熟悉港湾的证券分析师表示,港湾被变卖,早在2004年上市失败时就埋下了伏笔。据报道,港湾曾与华平约定,在华平入股港湾后,港湾应该在4到6年内,实现业务的成倍增长,并最终在海外上市,以使华平等风险投资套现退出。在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2001年5月,华平和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注资16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2002年5月,华平和龙科创投再次向港湾分别投资 37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同时,还为港湾提供了3500万美元银行贷款担保。
  而资本意志之所以能够主宰港湾,很大程度上源于港湾不平衡的股权结构。有内部人士透露,港湾的股权构成是,华平风险投资占有50%的股权,港湾总裁李一男占有45%,剩余的5%由其他管理层持有。
  在5月10日与港湾高层在杭州的会谈中,华为总裁任正非也着重点提到了资金意志:“后来我们发现并不是和你们竞争,主要面对的是基金和竞争对手,如果没有基金强大的力量,你们很难招架得住我们的竞争压力。”
  事实上,曾有华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将所投资的公司发行上市,是企业获得高额回报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华平认为可从港湾网络的7年项目回报期后实现很高的收益,这样的话,即使港湾无法在短期内上市,其投资回报也能实现。但在投资回报无法预期的情况下,资本选择了一条最现实的道路。
  产品线重合之辨
  港湾的业务主要包括路由器、交换机、NGN产品、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安全产品、DSL设备、网管软件等产品系列。这次出售的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四大产品线占到港湾收入的80%。
  但是华为控股49%的华为3com的产品线同样集中于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无线局域网、语音视讯、业务软件、安全等产品。而在光通信设备市场上,华为独自占据了46%的市场份额。因此,业内人士将这次收购定义为一次“产品线重合的收购”,也因此引发了对于华为3com前途的种种猜测。
  对此,一位华为内部人士表示,港湾在数据通信领域还是有一些技术特色,比如,核心路由器、语音综合接入产品等,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收购会对华为的产品线有所补充。”
  诺盛咨询分析师表示,就市场层面而言,这次收购对于华为来说有双重作用:第一,市场上减少一个对手,而且是一个足以导致任正非所说“逐鹿中原,惨胜如败”局面的对手;第二,避免这个对手被其他潜在对手利用。
  以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为例,2005年华为占据了国内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39.4%,港湾作为第四大厂商,占据了3.4%的份额。而在收购后,华为的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并超越思科的42.5%跃居首位。
  也有人士表示,华为对港湾的收购是看中了港湾企业网产品在日本和加拿大市场的突破。
  但诺盛咨询分析师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表示,华为企业网产品在日本或其他区域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与3com的分工结构。对于能够从海外获取一半以上收入的华为来说,港湾的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显然并不是收购的主要考虑。
  人才决定价格
  有华为内部人士还表示,港湾的研发团队和机制也是华为做出收购港湾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003年到2004年短短两年间,港湾网络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158项。“而这些在华为更大的研发平台上,肯定能够发挥更大的能力。”
  虽然,港湾2005年全年仅申请了8项专利,但这很大程度由于内部的动荡和调整。“2004年之后的港湾,实在是我的痛苦;大家人心浮躁,踏踏实实创业的感觉淡了,发财的欲望浓了。”有港湾内部员工如此表示。
  而在西门子和港湾曾经达成的收购协议中,人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根据当时披露出的收购条款,西门子愿以1.1亿美元收购港湾面向运营商市场的PowerHammer、ESRHammer和BigHammer三个系列的宽带高端产品以及全部技术、专利和100余名技术人员。
  “最终决定收购价格的是人才,而不是产品线。”有分析人士表示。
  链接
  “华为系”创业公司
  1999年,胡红卫(原华为管理副总裁),成立深圳市思捷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00年,李一男(原华为副总裁),成立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2001年6月,聂国良(原华为常务副总裁),组建汉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01年底,刘平(原华为研发部副总)创办林耐特通信技术责任有限公司。
  2002年11月,陈硕(原华为副总裁)、毛森江(原华为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成立尚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001年6月,原华为公司常务副总裁、华为电气(安圣电气)总裁聂国良组建汉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03年初,黄耀旭(原华为主管研发的高级副总裁)创办深圳市钧天科技有限公司。
  打了“华为系”旗帜开张的公司还有前华为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张建国的益华时代管理咨询公司,华为原营销管理培训部程静海的南京源动力营销管理咨询公司等等。
  华为合资公司
  华为3Com公司
  成立于2003年11月。是华为和3Com的合资公司。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5年3月18日,是西门子通信集团与华为共同组建的全外资企业.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70666-1-1.html 上篇帖子: 分析网络故障慢慢来!一定要抓到真凶(有关arp) 下篇帖子: 走进中东走进华为 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突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