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367|回复: 0

Linux 笔记 —— SVN和FTP的安装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5-5-29 0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隔3年,重新在虚拟机上装了个Linux,开始研究,每次写Blog都会感叹一下时间如梭啊,就像小敏,时不时晚上要对我说:我现在心情不好。S:为啥?M:又老了一天。

Ok,这次主要抱怨下Linux下的SVN和FTP的部署,说错了,是记录下。

Linux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太不人性化了,这么多年了,M$,烂苹果都意识到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可是Linux就是不学乖,跟IBM一个德行,也许是为了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而放弃了图形化的界面(啥?Linux的图形界面?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许是故意提高Linux系统的管理门槛,以便催生类似“牛B的Linux系统管理员”这样称号的职业,谁知道呢,反正Linux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就是,谁用谁蛋疼。PS:更有人用Linux来做为日常使用的电脑,办办公,上上网,这就是蛋疼菊紧了,然后还要来论坛秀一下下限,看我用Linux,多NB!这里就要表扬下Win8了,当初也只是为了装B,装了个WDP版本,结果发现M$这次厚道啊,虽说是WDP,但是稳定性,兼容性都相当的好,甚至在资源占用,资源管理等方面都比Win7还好,在我笔记本上测试了下游戏性能,WOW的运行效率比在Win7上还高,小小的期待下Win8的正式版。(啥?Metro才是重头?鸡肋)。好了,徐庶说的言多必失,回归正题。

SVN的安装:
Subversion,Apache的源代码管理工具,本来是不想用SVN的,其实Windows下的TFS蛮好用的,集成了源代码管理和项目管理(包括了Bug  Track)。但是TFS太臃肿了,而且安全性太好了,上次Windows崩溃,我把TFS进行了一次备份,费了九牛九虎之力在另外一台电脑上恢复了,结果客户端使用同样一个用户名,都不能继续使用原来的工作空间,导致没有签入的源代码都要被覆盖,只有用很苯的办法来保证不丢失源代码,太坑爹了。SVN就Light多了,要迁移环境啥的,方便的多。

安装很简单,官方网站有说明,三句命令搞定(SLES11,下同):
zypper  addrepo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devel:tools:scm:svn/SLE_11/devel:tools:scm:svn.repo
zypper  refresh
zypper install  subversion

添加源,刷新,安装,这步骤好眼熟,越狱的IOS么?

SVN配置:
也不复杂,先建立一个目录:
mkdir  /home/svn/efreda
这个目录做为SVN的根据地。

然后建立SVN相关配置文件:
svnadmin create  /home/svn/efreda
运行之后,可以导航到该目录,生成了几个相关配置文件。

对svnserve.conf进行配置,用经典的VI(还记得4年前,李老教我们用Linux下的VI,我一直不怎么理解什么叫末行模式,哈哈)打开。
几个地方都需要修改:
anon-access  = none # 设置是否允许匿名访问,内部的话,就不允许匿名了
auth-access = write #  设置登录用户的权限,可写

passwd-db = passwd #  这个可配可不配,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加密的认证方式,所以这个不配置,保持屏蔽
authz-db = authz #  如果需要按目录按组分权限,这个就需要进行配置,网上说明一大堆

realm = Efreda Repository #  为仓库取一个唯一的名字,后面的加密认证需要用到

use-sasl = true #  是否使用SASL加密认证,这个启用,要不登录保存的是明文,SLES11下这个是默认可以使用的,相关依赖项都安装完毕了。

min-encryption  = 128 # 加密的配置,分别设置成0,1,>1有不同的意思,网上也是说明一大堆
max-encryption  =256
改完保存。

配置SASL:
导航到  /etc/sasl2,还是使用VI新建一个svn.conf文件,内容如下:
pwcheck_method:  auxprop
auxprop_plugin: sasldb
sasldb_path:  /home/svn/efreda/sasldb
mech_list:  DIGEST-MD5

然后新建SVN用户:
saslpasswd2 -c -f  /home/svn/efreda/sasldb -u "Efreda Repository" sweet  -p
接着输入密码就行了。

删除用户就是把-c 改成  -d。

另外还有一个命令:sasldblistusers2 -f [path]  列出所有用户

启动SVN:
svnserve -d -r /home/svn/efreda
停止SVN:
killall  svnserve

建立FTP:
实际上SLES11在安装完成后,FTP服务器已经安装好了,pure-ftpd,在YaST中启动它即可,图形配置没啥要改的,就是拒绝匿名用户,然后把目录改一下。

主要的配置改动还是在文件当中,导航到:/etc/pure-ftpd/pure-ftpd.conf  (VI),
主要的改动如下:
PureDB 把这个的注视去掉,以便允许虚拟帐户访问FTP。
Umask 127:027 #原本是  177:077,这个是权限掩码,不改的话,通过管理员帐户创建的文件,默认情况下,其他正常用户无法下载,今天配置的时候,我就卡在这里了,搞了半天,我上传的东西,别人都不能下载。
AutoRename  no
CreateHomeDir no # 如果只是为了共享资源,没必要创建个人目录
NoRename no #  这个必须改,否则管理员帐户登录都无法修改文件名

其他默认即可。

然后创建1个分组,2个Linxu帐户,分组取名:ftpgrp,两个帐户分别为:ftpuser,ftpadmin。然后对ftpadmin赋予FTP目录的拥有权限,我用的目录是  /home/ftp 用命令:chown ftpadmin:ftpgrp /home/ftp  即可。

之后创建虚拟帐户:
pure-pw useradd sweet -u ftpadmin -d /home/ftp #  这里我把自己加为管理员,即拥有RW权限。

pure-pw useradd fred -u ftpuser -d /home/ftp  # 普通权限,只能下载。

最后记得使用命令 pure-pw mkdb 以便虚拟帐户生效。

还有些命令  pure-pw show sweet 显示用户信息,pure-pw passwd sweet -m 修改密码,pure-pw  userdel sweet -m 删除用户。PS:后面的-m是让虚拟帐户信息立即生效,相当于使用了pure-pw  mkdb.

最后重新启动FTP:rcpure-ftpd restart。

完毕!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71714-1-1.html 上篇帖子: FTP文件上传控件升级日志-Xproer.FtpUploader 下篇帖子: window-linux 之间ftp文件互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