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233|回复: 0

[经验分享] 我们离DevOps有多远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9-4-17 15: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ikipedia对DevOps的定义是:
    DevOps是软件开发、运维和质量保证三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集成所采用的流程、方法和体系的一个集合。 它是人们为了及时生产软件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某个业务目标,对开发与运维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新的理解。 ...... DevOps并不仅仅关注软件部署,它是部门间沟通协作的一组流程和方法。
  持续集成思想
  怎样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呢,我们先放一下,看看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体现出来的一些思想。
  纵览全局(打破职责界限)
  rd,qa,op,如果仅仅按照这样的角色标签去处理事情,那就和圣经里的巴别塔一样,大家不说同一种语言怎么能劲往一处使呢。
  我们把目标放得更远一些,不再为了赶代码而将质量保障交给qa和op,不是为了增加测出bug的数量而和rd争论,不是为了减少变更而是积极的适应变更,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实现商业目的,确保软件质量(也包括变更质量和运行质量)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频繁的变更不是质量的杀手,而应该在软件开发整个流程多个环节进行质量的保障,并频繁的运行这些保障。
  这种方法就打破了目前的rd->qa->op流水线的流程,而是将三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实践的结果来看,rd每次提交代码都会触发一系列的自动化步骤,包括编译,单元测试,代码覆盖率,功能测试,部署测试,性能/容量测试(注:后两者受限与时间要求,实际实施不会每次提交代码都触发)。Rd,qa,op都在过程中做质量保障。

  是努力减少变化还是在变化发生时做好准备。一定是后者,因为当一件事情频繁发生时,问题才会大量的暴露。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才能促进业务更好的发展,也是对团队能力的提升。
  拿一个的实际例子,部署测试(Deploy check)和性能/容量测试(capacity test),我们比QA有更多的资源和条件,那么我们就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份工作,然后将其加入到整条质量保障线的必要环节上。

  浑然一体(而非七零八落)
  代码树被管理起来——主干开发

  主干开发的好处是每个rd都知晓整体的变更,所有的feature作为一个整体发布,对OP的现实意义就是上线变得更有规律,非计划的、临时的上线最后消失。
  代码和周边(配置,数据,构建脚本,单元测试,测试用例)统一作为产品被管理起来——一键式产构建,测试,部署,完成产品的最终发布。
  SVN结构样例
  module
  |--product
  |----code
  |----bin
  |----scm_product.conf(描述程序地址)
  |----module_control
  |----conf
  |----data
  |----data_description(描述数据存放地址)
  |----ci-script
  |----test_case
  |----build_script
  |----test_script
  |----deploy_script
  |--development
  |--test
  好处易见,生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的所有原料都被管理起来,上线仅需要一个版本号,不会出现上线时冗长的步骤,做版本diff,部署环境diff,测试case diff都非常简单。而且,环境的备份也变得简单和纯粹了。
  研发(开发,测试,发布,部署)全过程被管理起来。所有角色在一个界面下工作,使用共同的平台,统一的源码管理,共享。

  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工作,所有的任务都在这个平台下,各角色间对互相的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工作状态也可以共享。
  少就是多,简洁就是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持续集成的解决方案是简洁的。产品由SVN去管理,构建过程由CI server负责,而构建过程包含了编译,测试,发布,部署过程

  没有封闭的系统,没有蹩脚的流程,配合开放的系统(Code Review/wiki)所有的信息被自然的整合在一起。而一切都是以提高变更速度,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
  当解决方案让你觉得不自然(或有很多内容无法囊括,或需要人为干预)的时候,那这个方案就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必定在某一些方面受到了限制,这些限制有可能是历史造成的。要勇于质疑,扩展角度,提升高度。去掉角色的限制,站在产品的角度去思考,对于整体的优化的解决方案就产生了。
  以终为始(一直以发布级的质量要求产品)
  写代码都是为了要发布的,也就是需要上线使用的,那在开始编码就以产品的质量要求代码,要求check in的代码就是能够完成编译的,具备一定功能并且可以部署的产品。
  将质量内建于产品中。每次代码的提交都会经历单元,功能,部署,性能/容量测试。在上线前我们就能够知道是否能成功部署,线上的服务器是否能撑住。这样的产品在上线时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了,OP也不需要担心回滚的风险了,即使回滚,那么回滚也是one step。小菜一碟。
  我们与DevOps的距离
  那么我们离DevOps有多远呢。从各个公司放出来的技术资料(flickr最全面),最经典的是flickr的10+ deploys per day,他们的最佳实践有以下几点,而起穿针引线作用的是持续集成(技术上)和思考方式(文化上)。
  Culture:
  1.respect
  2.trust
  3.healthy attitude about failure
  4.avoiding blame
  从文化上,我们需要一种氛围,不仅仅把自己看作rd,qa,op这样的角色,哪里有质量缺口,我们就要把它补起来;哪里有不通畅的地方,我们就要把它疏通。RD了解op的部署方式,能够获取OP提供的监控指标;OP也了解RD的开发方法,开发流程,所面对的问题。放开自己的眼界,从更高的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
  Tools:
  1.Automated infrastructure(自动化,系统之间可集成)
  2.shared version control(SVN共享源码)
  3.one step build and deploy(持续构建和部署)
  4.feature flags(公司内部称为single branch,主干开发)
  5.Shared metrics
  6.IRC and IM robots(信息整合)
  技术上的这些要点被3(持续集成/部署)一线贯穿。
  4点(主干开发)是持续集成的前提
  1点(自动化),2点(代码及周边集中管理)是实施持续集成的必要条件
  5点是1的一部分(图表是由自动化系统产生的)
  可见,技术上的核心是持续集成/部署
  5所提到的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要求我们将业务/运维上的指标变得可测量,直至可预测。这里面的两个核心技术内容就是:
  容量测量(Capacity management)
  容量的变化体现在用户行为(流量)系统变更(软件性能)和资源(服务器数量,冗余度计划)等几个因素的变化上,将容量和这些变化挂钩,在每一个因素变化下重新得到系统的容量,从而在变更中控制容量不足造成的风险。有一个要点,我们需要的是系统的容量而不是单个模块的性能。
  质量反馈(Quality feedback)
  变更会导致质量变化,而质量变化体现在各种指标上,而测量这些指标(包括应用指标:平响,处理效率等和系统指标:负载,网络流量),发现指标之间的规律,将指标share给整个团队,从而有效的达成质量的反馈,控制变更(包括内部变更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造成的质量下降的风险。本质上说,容量测量也是质量反馈的一部分。
  在实施持续集成的过程中,并行实施的三个项目:
  持续部署/一键式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one step deploy),
  容量测试/管理(Capacity Test/Management)
  质量反馈(Quality feedback)
  分别对应于上面三个要点,共同支撑系统的高速迭代,减少系统频繁变更引发的风险。
  借助于持续集成,我们在实践中向DevOps迈进了一大步,离业界的最佳实践已不远。dev和ops说着同一种语言,共同为业务发展和质量保障做出贡献。
  敏捷/精益开发方法可以提高应变业务变化的能力,并内建质量。DevOps把开发和运维的沟壑抹平。那么我们的development和ITIL就能够结合到一起了。

  我们曾经愿景将服务器放到机架上,一键就能完成服务上线,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这个目标就会实现。



【本文首发于:百度运维空间http://hi.baidu.com/ops_bd/blog/item/74d7710916d8aafe37d1225a.html
关注百度技术沙龙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828251-1-1.html 上篇帖子: 持续集成教程 Devops,Git,Github,Gitlab的安装使用 下篇帖子: 在落地DevOps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和解决思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