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account:userlist 对应的 value 是一个 set ,里面存放了所有存在的 user id 。用于遍历所有的 user 。这个暂时可能用不上,而且当用户量相当大的时候可能有问题。不过暂时不用考虑这么多问题,等以后改进。
account:count 是一个计数器,可以用来生成唯一 id 。
account:email:[email] 用来标示每个注册的 account 的登陆名。[email] 指登陆用 email 地址。
这里,email 内可能也存在符号 “:” ,为了回避这个问题,许多对 email 进行编码。我的方案是,将字母数字 @ . _ 之外的字符编码为 %XX 的形式。用 lua 干这件事情非常简单:
local function _encode(str)
return string.format("%%%02X",string.byte(str))
end
function emailEncode(str)
return string.gsub(str,"([^%w_@.])",_encode)
end
当然,解码回来也很简单
local function _decode(str)
return string.char(tonumber(str,16))
end
function emailDecode(str)
return string.gsub(str,"%%(%w%w)",_decode)
end
之后,就是 account 下每个 id 的数据:
用户账号下可以有许多游戏角色,列表放在 account:[id]:avatars 下。
每个角色也拥有一个唯一 id 。这个 id 原则上和 account id 是独立体系,但是为了人类好区格,avatar:count 的起点和 account:count 不同。
角色所在场景记录一个字符串的场景名 avatar:[id]:scene ,角色的其它各种数据放在一个 hashes 里。
所有的场景索引方在 world:scene 下。如果日后有多个世界,可以采用 world:[id]:scene 。但目前不必考虑。
scene 下面的所有 pc 的在线状态放在 scene:[id]:pc hashes 中,pc 离线也把它的 id 记录在内,只有 pc 转移场景才移除。
每个 PC 的位置状态信息记录在 scene:[id]:pc:[id] 中,第一个 id 是 scene 的 id ,第二个则是 PC 的 avatar id 。
btw. 这是一份草稿,虽然思考不周,但足够满足项目一期的需求。当然许多欠考虑的地方也并非是考虑不到,而是希望尽量简单,以满足一期需求为目的。这个日后修改的代价并不大。
最后吐槽一下 Redis 的 Windows 版。办公室的 Linux 服务器还没有装好,我暂时在 Windows 下做开发。取了一份 google 搜到的 非官方 Redis 的 Windows 版 。为了图方便,使用的是 luajit ffi 去调用 hiredis 的 dll 。一开始怎么都搞不定。建立不了 socket 连接,出错码也取不到。
对比了源代码,发现修改版把 C Struct 结构改了,前面增加了几个域,而我以 hiredis 官方标准来定义的接口。
改好后,能够正确取出出错码了。发现万恶的 Windows socks api 需要调用 WSAStartup 才可以用。而 hiredis 的 Windows 修改版居然没有去调用。让我大费周折才改好,前后折腾了一个多小时。
再吐槽一下 hiredis 的 API 设计,居然依赖 C Struct 的布局。良好的 C 库的接口设计不会这么干的吧。比如 lua ,又比如 zmq 。唉,用这种东西有点小不爽。不过比 C++ 库还是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