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Redis的高级实用特性中的安全性和主从复制,以及事务控制,在这篇文章中将继续为大家介绍Redis高级实用特性中的持久化机制。
redis是一个支持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也就是说redis需要经常将内存中的数据同步到磁盘来保证持久化。redis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一种是Snapshotting(快照)也是默认方式,另一种是Append-only file(缩写aof)的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Snapshotting:
快照是默认的持久化方式。这种方式是就是将内存中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到二进制文件中,默认的文件名为dump.rdb。可以通过配置设置自动做快照持久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配置redis在n秒内如果超过m个key被修改就自动做快照,下面是默认的快照保存配置
save 900 1 #900秒内如果超过1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300 10 #300秒内容如超过10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60 10000
下面介绍详细的快照保存过程:
1.redis调用fork,现在有了子进程和父进程。
2. 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子进程负责将内存内容写入到临时文件。由于os的实时复制机制(copy on write)父子进程会共享相同的物理页面,当父进程处理写请求时os会为父进程要修改的页面创建副本,而不是写共享的页面。所以子进程地址空间内的数据是fork时刻整个数据库的一个快照。
3.当子进程将快照写入临时文件完毕后,用临时文件替换原来的快照文件,然后子进程退出。
client 也可以使用save或者bgsave命令通知redis做一次快照持久化。save操作是在主线程中保存快照的,由于redis是用一个主线程来处理所有client的请求,这种方式会阻塞所有client请求。所以不推荐使用。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快照持久化都是将内存数据完整写入到磁盘一次,并不是增量的只同步变更数据。如果数据量大的话,而且写操作比较多,必然会引起大量的磁盘io操作,可能会严重影响性能。
下面将演示各种场景的数据库持久化情况
redis 127.0.0.1:6379> set name HongWan
OK
redis 127.0.0.1:6379> get name
"HongWan"
redis 127.0.0.1:6379> shutdown
redis 127.0.0.1:6379> quit
我们先设置了一个name的键值对,然后正常关闭了数据库实例,数据是否被保存到磁盘了呢?我们来看一下服务器端是否有消息被记录下来了:
[6563] 09 Aug 18:58:58 * The server is now ready to accept connections on port 6379
[6563] 09 Aug 18:58:58 - 0 clients connected (0 slaves), 539540 bytes in use
[6563] 09 Aug 18:59:02 - Accepted 127.0.0.1:58005
[6563] 09 Aug 18:59:03 - 1 clients connected (0 slaves), 547368 bytes in use
[6563] 09 Aug 18:59:08 - 1 clients connected (0 slaves), 547424 bytes in use
[6563] 09 Aug 18:59:12 # User requested shutdown...
[6563] 09 Aug 18:59:12 * Saving the final RDB snapshot before exiting.
[6563] 09 Aug 18:59:12 * DB saved on disk
[6563] 09 Aug 18:59:12 # Redis is now ready to exit, bye bye...
[iyunv@localhost redis-2.2.12]#
从日志可以看出,数据库做了一个存盘的操作,将内存的数据写入磁盘了。正常的话,磁盘上会产生一个dump文件,用于保存数据库快照,我们来验证一下:
redis 127.0.0.1:6379> set name HongWan
OK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20
OK
redis 127.0.0.1:6379> keys *
1) "age"
2) "name"
redis 127.0.0.1:6379> shutdown
redis 127.0.0.1:6379>
我们先设置2个键值对,然后我们看一下系统中有没有产生appendonly.ao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