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887|回复: 0

[经验分享] SAP 站在并购的岔路口?(AMT 陈士昂)

[复制链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5-9-17 12: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不同维度看,事情有很多不同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关注点,正为我们提供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在这里,我们不求分析得面面俱到,只希望在某个方面获得一些启示,分享一些观点,也许在实践中,能够有所借鉴。

SAP 站在并购的岔路口?(AMT 陈士昂)

专栏主持:王佑

原文 地址:http://www.amteam.org/static/94/94405.html
>>浏览往期



    
  数年来媒体和业界一直都在炒SAP与微软、IBM和Google等技术大鳄合并的可能,然而SAP首席执行官孔翰宁最近表示SAP的客户不希望该公司被归并其它公司旗下,似乎对以上事件的发生明确说了“不”;不过,与之同时,公司创始人之一、监管委员会主席普拉特纳曾表示虽然目前没有与IBM等巨头展开有关并购的谈判,但是并不表示未来不会与IBM合并;这似乎与孔翰宁的说法有些矛盾。
  实际上就连孔翰宁自己一年前在接受德国《商业周刊》采访时也曾表示,如果竞争对手甲骨文公司的CEO拉里·埃里森向SAP提出收购意向,他会考虑与甲骨文合并。虽然这前后似乎有些矛盾的表态,可能是针对不同的场合与情景,也可能是由于战略转变的关系,但是应该看得出SAP对于并购的难于取舍。
  风起云涌的并购潮
  回顾过去数年的IT业发展历史,可以说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并购”一词,这一次的并购风潮涉及金额之巨、影响之广,可谓是前所谓有。所以在此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些对IT业界带来重大的冲击的一系列并购。
  首先,让我们先看一下并购大潮的急先锋甲骨文公司,作为目前SAP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该公司对于并购可谓极为热衷,其最大的手笔就是历时18个月耗值100亿美元收购了仁科(PeopleSoft)公司,而后者被并购前,刚刚收购了J.D.Edwards公司,甲骨文并借此收购一举跨入了企业管理软件业的两强之列;而后又与SAP竞购零售软件服务上Retek公司,以及主营内存数据库服务的Timesten公司、通讯行业计费软件开发商Portal软件公司,而之后更是以58.5亿美元收购了客户管理软件制造商西贝尔(Seibel)系统公司。
  也许为了不让甲骨文公司的100亿巨额收购专美于前,仅仅在这笔交易完成3天后,赛门铁克公司(Symantec)以135亿美元收购Veritas公司,再创并购数额新高;Adobe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acromedia公司;CA收购了Concord Communications公司;Microsoft收购了安全软件公司Sybari和协作工具供应商Groove公司;IBM则吞下了Ascential公司。
  相对于国际巨头们动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巨额并购,也许是因为软件产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国内软件业的并购规模就小了,但是从联想入主汉普,神州数码联手鼎新,金蝶并购开思,到用友对于安易的“追求”,也许离“用友收购金蝶”抑或“金蝶收购用友”的日子也不远了。
  为什么要并购?
  可以说每一笔收购都需要公司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承受收购不成的巨大风险,比如甲骨文在收购仁科的时候,就受到后者的坚决抵制,险些功亏一篑。那么为什么这些公司对于并购还是乐此不疲,是什么推动它们不断加入到并购的大潮中呢?归纳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 市场份额。虽然软件产业过去几年的发展与整合,开拓新的市场越来越困难,比如SAP和甲骨文的收入主要于来源依靠老客户的维护、升级,新客户“供给不足”已经成为软件巨头的共同难题。通过收购其它公司接受该公司原有的客户资源,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快速而直接的方法。不管是甲骨文收购仁科,还是赛门铁克收购Veritas,都能看到客户在这场并购争夺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 技术因素。虽然软件巨头们在技术的成熟上和实施的经验上有着无可比拟的总体优势,然而在一些细分市场上,一些公司在技术上有着一定的先进性,而通过收购这些公司完善自己的产品线,巩固自己的优势也是很多并购案的驱动因素。
  3. 股东权益。软件行业的利润颇高,特别是很多软件巨头公司在多年的运营中,积累了数额庞大的现金流,而将这些资金用于并购无疑更能保障股东权益。
  4. 产业自身要求。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软件产业一定程度上进入了成熟阶段,而成熟行业的主要标志就是规模至上,这样看,软件企业间的并购是软件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难以取舍的SAP
  虽然并购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收益,就必须成功整合被收购公司的各种资源。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会遭遇到产品和品牌的取舍、人力资源的去留、公司文化的冲突等一系列的挑战,如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并购只能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而且,出于对并购后公司执行政策的担心,被收购公司的部分客户也许会不顾高额的转换成本,选择新的软件服务商,甲骨文公司在收购仁科后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的考虑,SAP对于并购并没有什么大的举措,一直坚持自身有机增长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自己的产品组合,其首席执行官孔翰宁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潜心打造业务者(SAP)总归要打败收购充大者(甲骨文公司)。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甲骨文公司凭借不断的收购,规模、产品线、市场份额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与通过并购获得的高速发展速度相比,凭借自身有机发展得到成长周期长、见效慢。那么,面对竞争对手的层层紧逼,面对并购的带来的潜在收益,SAP真的就能放弃并购,甘于坚持有机成长吗?
  也许与微软的“绯闻”可以说是业界的猜想,孔翰宁的不排除与甲骨文合并之说也许是出于心理战略,那么,SAP对于TomorrowNow公司的收购,乃至和甲骨文对于Retek公司的竞购,是否可以看作SAP对于并购的尝试,甚至是公司发展战略转变的前兆呢?
  准确的讲,SAP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放弃并购这一策略,只是相对于甲骨文的巨额手笔,前者采用了稍微保守的策略,不断的尝试小型收购。也许是打算以小型收购来积累对于企业整合的经验,以便降低大额收购的风险;另一方面SAP产品线相对完整,富有战略意义的巨额收购目标也比较少。不过,客观上SAP并没有真正拒绝收购战略的采用。
  结论
  总体看来,软件业通过并购进入“寡头竞争”时代是大势所趋,长远的来看摆在SAP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收购其它公司或被其它公司收购,区别只是谁是主体罢了。不过如果SAP一直坚持自身有机增长的发展战略,被其它公司收购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一些。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yunweiku.com/thread-114959-1-1.html 上篇帖子: sap server笔记 下篇帖子: 在SAP中如何实现现金流量表? FI Monthly Close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